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2030年我国水电装机或超5.4亿千瓦

2023-09-08 13:37:17 能源新视界
2030年我国水电装机或超5.4亿千瓦
日期:2023-09-08    来源:能源新视界

关键词: 水电装机 水力发电 水电站

近日,2023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年会在北京举办。论坛以“加快推进水电高质量发展 助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主题,来自全国水利水电行业220多家单位、600余名新老水利水电工作者代表围绕水电与新能源发展、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抽水蓄能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展开交流。

“水电在清洁电能供应、助力绿色发展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预计到2030年,水电(含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将超过5.4亿千瓦,水电开发利用仍将长期国际领先。”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预测。



新形势下水电发展取得新成就

水电是重要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对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减排温室气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水电事业发展成效显著,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3.2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中国总装机的48.8%,其中,水电装机4.18亿千瓦。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水电并网容量536万千瓦,其中常规水电206万千瓦,抽水蓄能330万千瓦。

水电装机规模的日益壮大,带动水电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等全产业链体系强劲发展。

向海平介绍,随着白鹤滩、乌东德等水电站及阳江、长龙山等抽水蓄能电站的全面建成投产,我国具备了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百万千瓦水轮机组和700米级水头、单机容量40万千瓦抽水蓄能机组的自主设计制造能力,在特高坝建设与防震抗震、大型地下洞室设计施工等创造多项世界第一,水电全产业链体系不断实现新突破。

作为调节洪水径流、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设施,水电站在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向海平表示,一系列梯级水库大坝建设,特别是两河口等控制性水库电站建设,以及流域梯级开发带来的高精度、系统化、全覆盖的流域基础监测信息系统建设,使得流域综合调控能力、重大灾害预警和重大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通过联合调度、优化运行,水电在增强电力保供、提升流域防洪和水资源调控能力、防范化解堰塞湖堵江等流域重大风险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聚焦重点前沿加强创新攻关

水电开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量清洁绿色电能的同时,在电力系统中也发挥着愈发重要的容量支撑和灵活调节作用,是“双碳”目标下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力量。

向海平表示,未来水电工作要着眼于能源安全和绿色转型,立足发展基础、把握发展机遇、直面问题挑战、加强创新引领,持续推动水电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驱动水利水电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保障水库大坝安全、提升水利水电效能的有效手段。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加快信息化发展、推动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抢占先机、赢得未来的必然选择。

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指出,按照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要求,水利水电行业现代化建设应该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推进卫星雷达遥感、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加快推进BIM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推广GIS、无人驾驶智能碾压、智能温控等技术的实践应用,加快信息技术和水利水电建设与管理的深度融合发展。

“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的综合效益和抗风险能力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等方面,还要加大研究和创新。”刘伟平说。

在水电工程建设方面,向海平建议,一方面,以重大工程为依托,加强水电工程前沿与核心技术创新攻关,攻克技术难题。另一方面,着眼于基础技术研究,开展水风光一体化资源配置、联合调度、市场消纳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加强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融合,建立健全水风光内在统一、有机融合、高效经济的耦合运行方式及互补调度运行机制,促进新模式发展。


责任编辑: 5e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