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国企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中交三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勇立潮头,各项业务成绩斐然,新签合同额突破200亿元,施工产值达95.23亿元,科创成果丰硕,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以实干和创新书写了改革发展的崭新篇章。
2024年,四公司在市场经营方面大力改革,新签合同额达201.39亿元,实现历史性跨越。公司精心优化经营网点,构建了“7+5”的经营网络。7大省内区经公司深耕浙江本地市场,西南、西北等5大区经公司则将业务拓展至全国,形成区域化经营新格局。 海外市场也成绩亮眼,巩固了马来西亚市场,扩大了在印尼的业务规模,全年中标海外工程8项,合同额达19.57亿元。
其中,英科医疗棉兰厂区围墙项目意义重大,这是公司在印尼青山园区以外承接的首个项目,为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业务模式上,公司紧跟集团战略,灵活调整。在福建区域,成功中标融建类国道G228霞浦公路工程;嘉兴平湖当湖西路总承包工程作为首个外资引进模式项目顺利落地;还创新与农业局、地方民企合作,中标西安朱雀国际农贸交易中心项目,为转型升级提供新路径;安康七里沟项目则为开拓现汇市场积累了宝贵经验。
2024年,四公司充分发挥“大生产”体系作用,年度施工产值达到95.23亿元,创历史新高。 在项目进度管控上,坚持策划先行,各部门深度参与,对重点项目“一项目一议”重点盯控。新坝项目闸墙首件顺利浇筑、改建道路施工提前完成,金塘、甲醇厂等10个项目顺利交验,多个项目完成关键节点目标。 质量管控方面,公司积极开展质量巡查,全年检查36个项目,开具34次整改清单,提出378条整改意见,并大力推进优质工程创建,全年荣获18项优质工程奖项。
船机统筹成果显著,自主研发的110米变幅式打桩船“三航桩21”和110米旋转式打桩船“三航桩22”填补国内空白,“三航桩18”“三航桩20”等打桩船也屡创佳绩。 分包管理严格规范,落实上级要求,推进市场化采购,开展547次分包商履约评价,对表现不佳的分包商进行相应处理,清理203家无效分包商。
2024年,四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收获满满。公司规范科技研发经费管理,合理享受税收优惠,加计扣除抵减税额位居全局第一。专利申请成果突出,获授权欧洲国际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39项、PCT专利1项;还荣获多项科技进步奖和工法奖项,部分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数智化建设持续推进,借助“云上三航”等平台,提升项目管理精度和生产效率。梅山项目、安康项目分别在信息化领域获奖。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公司完善人才梯队建设方案,丰富培训方式。2024年统筹人员调配,辞退和托管部分人员,开展15个岗位的公开竞聘。全年参加培训人员达1600人次,考取一建53人,其中港航专业9人,取证人数再创新高。
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四公司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结合三航局管理创新课题,差异化设置考核指标,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考核,推动基层单位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预防。 公司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优化多项体系,获得多项工程总承包资质,旗下部分公司资质也得到提升,多个码头取得运营证,预制厂完成产品认证工作。
“一利五率”指标全面优化,公司扎实开展资产和财务风险化解工作,进行多项财务策划,合理统筹资金,优先保障生产经营付款,实现利润增速超营收增长,净资产收益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 回首2024年,四公司在改革发展道路上成果丰硕,每一项成绩都凝聚着全体员工的努力。
2025年,公司将按照中交集团和中交三航局“高质量发展突破年”的部署,持续深化改革,推动“一利五率”考核目标实现“一增一稳四提升”,在助力“七个三航”落地、实现“千亿三航”目标的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通讯员 李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