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参加“2025相约丝博会·全国主流媒体看陕西”主题采访的编辑记者们走进位于陕西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的秦创原·氢合湾——氢能产业两链融合科创区,一起探秘“氢能到底有多能?”
走进氢合湾—氢能产业两链融合科创区,一名测试员正骑着一辆“电瓶车”来往于各个厂房之间。测试员告诉记者,他骑的车虽然很像电动自行车,但其实是“氢瓶车”——车辆没有锂电池,而是用压缩氢气罐提供动力,一罐气大概能跑80公里。目前,西咸新区泾河新城茯茶镇已经投放了30台“氢能助力车”。
不止有“氢能助力车”,在丝博会低空经济展厅里,一架“烛龙一号”氢能无人机整装待发。盛世盈创氢能科技(陕西)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聂小确告诉记者,氢能无人机的显著优势就是续航时间长。“一般起飞重量为50公斤的电动无人机,一般只能续航十几分钟,而使用氢能,则能够续航3小时左右,而且即使-40℃也能保持长距离续航。”
陕西是能源大省,煤炭和石油天然气产量较大。煤炭和天然气经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后,会生成纯度较高的“灰氢”,同时配合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也能产生“蓝氢”。据不完全统计,陕西全省化工副产氢超200万吨/年,高品质副产氢约20万吨/年,两百公里内终端用氢成本低于35元/公斤。此外,陕西全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将达到6000万千瓦左右,通过电解水产生的“绿氢”潜在产能约8万吨/年,可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
不只是氢能产量大,陕西的科研和产业配套也更加完善:全省拥有近百所高校,各类科研院所近千家,在光催化制氢、电解水制氢、先进储氢材料、储氢领域等具有较强研发实力。
走进园区企业陕西旭氢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工作人员正忙着进行氢燃料电池堆的装配生产。据了解,该公司现已建成西北首条全自动化氢燃料电池堆生产线,年产2000台套,产值约3亿元/年,填补了陕西本土燃料电池堆生产的空白。陕西旭氢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陶文铨院士联合研发的陕西首台套车用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堆于2023年8月15日正式发布,实现了陕西本土氢燃料电池堆生产及研发“零的突破”。
在陕西,像旭氢时代这样的氢能企业还有很多,一些企业可以提供动力电池系统、电驱系统,可配套生产燃料电池及其零部件,也具备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和生产能力,绿氢制备及储氢装备研发生产能力。此外,陕北地区现有大量的燃油、燃气卡车从事能源化工产品运输,特有的耐寒、重载、耐用氢能,给物流运输提供了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