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油气
  • 石油
  • 数智技术赋能油气行业,新时代石油人的智能化变身

数智技术赋能油气行业,新时代石油人的智能化变身

2025-05-27 10:23:47 5e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这句充满历史厚重感的豪言壮语,展现了石油人的磅礴力量和坚定信念,而承载梦想的却是各种的艰辛与不易——与高温酷寒的搏斗、在荒原戈壁的奋战、御风雪沙尘的坚守……

如今,数智技术对油气行业的赋能,正在改变这一状况,开拓出一条新的智能化发展之路。

在2025油气行业峰会期间,华为中国政企油气矿山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邹国栋分享了数智技术赋能油气行业的诸多案例。

在勘探开发、油气田生产、管网储运、炼化等业务场景,大数据、AI等数智技术的加持,不仅提升了勘探开发效率、优化了生产管理流程,同时也大大减轻了石油人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助力整个行业的安全、绿色、高效转型升级。

图片1.png

华为中国政企油气矿山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 邹国栋

勘探开发:

驱动油气发现效率革新

高强度野外作业、长时间盯图解图,是勘探工作人员过往的常态。全球95%的油气田发现都需要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获取地下岩层的海量影像数据,经过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解释之后,再进行分析以辨别油气层。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了我国首款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大型软件GeoEast,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垄断。面对复杂的地表条件和勘探对象,GeoEast处理的单体数据量经常达到几十个PB级,这对计算、存储和网络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邹国栋介绍说,华为提供的强大的ICT(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底座,很好地支撑了GeoEast的高性能数据处理。其鲲鹏服务器在浮点计算方面优势明显,极大地缓解了地震资料处理中巨大的计算压力;存储节点采用对称分布式架构,并通过集群模式、自动负载均衡、全局缓存等技术处理和管理系统资源,缩短地震资料处理的作业周期;计算网络则采用万兆以太网,保证数据传输的快捷。

除了上述“雪中送炭”的支持,华为也正在与东方物探合作进行大模型应用方面的深入探索,比如大模型在水力压裂场景的应用等。

近日,华为还与东方物探成立了联合创新中心,并共建创新联合体。双方将通过跨企业、跨专业、跨领域的互融互通,共同推动物探行业数智升级,推动物探技术进步和物探产业发展。

管网储运:

保障能源“大动脉”畅通

在油气资源从源头走向终端的漫长旅程中,“管得好”与“挖得多”同样重要。作为油气行业的“大动脉”,管网储运不仅保障原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高效输送和安全储存,也直接关系到产业链的运行效率、能源安全与市场稳定。

国家管网集团成立于2019年,管理着我国超过10万公里的天然气、原油和成品油管道,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油气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使命。在国家管网统一数字平台的建设中,国家管网集团与华为展开了合作。

基于华为云Stack建设了集团云平台统一数字底座,并选择华为云GaussDB作为核心系统数据存储核心,有效满足核心生产系统在业务高峰期对数据库高并发方面的性能与稳定性需求。依托华为云软件工具链CodeArts,国家管网集团则实现了统建系统软件代码资产的统一管理,研发代码质量可视可控。

与此同时,华为助力国家管网集团打造了“管网”大模型。邹国栋表示,华为盘古大模型助力国家管网大模型的应用覆盖AI+建设、AI+运营、AI+调控、AI+管理等场景,目前已经有60多个细分场景实现了落地,而规划的场景数量超过300个。

石油炼化:

打造新一代的智能工厂

随着世界能源格局的深刻变化,我国石油炼化企业正在努力探寻新的发展路径。在此过程中,大家普遍认识到,积极利用数智技术来打造智能工厂,是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能够帮助企业提升运营效率、确保生产安全、推动业务创新。

天津石化是隶属于中国石化的国家特大型炼油、乙烯、化工、化纤联合企业。在天津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天津石化明确了“高端+智能”的目标,打造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工厂3.0,实现“物理工厂数字化、现场管理可视化、生产运营智能化”

作为智能工厂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华为为天津石化提供了全面的ICT基础设施及服务,包括云、无线网络、数据中心及互联、视频会议等。这些设施和服务构成了智能工厂的基础支撑架构,助力天津石化打造稳固的数字底座,确保各场景业务应用的顺畅运行和高效率使用。

通过天津石化与华为的联合创新实践,一个现代化、创新型炼化基地在天津应运而生,为石化产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范本。

落地之道:

场景驱动+人才筑基双轮并进

坚持“为场景找技术”的原则,华为正在携手客户、伙伴联合创新,为油气行业做好技术突破和应用落地,在加速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同时,全面激发油气行业新质生产力。

邹国栋举例说,在中国石油昆仑大模型建设过程中, 华为重点投入视觉大模型与科学计算大模型的建设,并取得显著成绩。

在昆仑视觉大模型建设中,基于开集检测能力,其识别范围扩展至原先的三倍,识别精确度亦稳步提升,朝着“万物识别”的目标快速迈进,持续拓宽视觉智能的应用边界。在科学计算大模型建设中,华为全力支撑东方物探、勘探开发研究院和中油测井公司开展专业大模型的训练与调优工作,创新构建地震、测井大规模数据集,并攻克多精度数据编码及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

他同时表示,数字化人才是推动油气行业数智化进程的核心力量,其结构和培养体系构建对数智化转型的成功落地影响深远。对此,华为打造了包括ICT基础人才、行业人才和高阶人才在内的三层人才培养体系,并突出复合型业务人才的培养,实现“数字化人才进行业、行业人才进数字化”。

显然,行业智能化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变革,更是一场产业格局的深刻重构。从荒原野外的地震勘探,到千里管网的智能调度,再到石油炼化的精细运营,新时代的石油人,在“向地心要资源”的同时,也要善于“向算力要效率”,续写油气行业数智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油气行业,数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