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正加快推进三甘醇再生系统汽提气回收项目。该项目于今年年初启动,现已步入收尾阶段,待其正式投用后,预计全年可减少天然气放空量近100万立方米,降低碳排放量超1600吨,这是“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积极构建绿色低碳生产体系的重要一环。
“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闪蒸气。如果闪蒸气直接进入火炬放空系统燃烧,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对此,气田总监牵头成立专项突击队,探寻闪蒸气出现的源头。
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专项突击队不断优化方案,改造工艺流程,实现对闪蒸气的回收利用。如此一来,每年可回收44万立方米天然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千吨。
有限海南分公司还将这一经验推广至“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在“深海一号”二期项目设计阶段就抓好能耗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在“深海一号”二期项目新建的生产平台上,高低压放空系统、乙二醇再生系统和化学药剂储罐将氮气作为吹扫气和覆盖气,以氮气替代天然气。氮气来源于崖城13-1气田生产平台。有限海南分公司通过对该平台原有的空压机和氮气发生器进行升级改造,推动制氮能力大幅提升,每年减少天然气消耗量约115万立方米。
在电力方面,“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已从双透平机组运行转为单机组运行。基于前期的多轮核算与试验,专业人员发现单机运行完全能够满足气田的用电需求,并有助于进一步减少天然气消耗量和碳排放量。
针对“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工艺系统规模大、结构复杂的特点,有限海南分公司引进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对气田凝析油外输系统、天然气外输系统的能效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不仅能够以图表、曲线、表格等方式展示总能耗,还可对重点设备能耗进行分类、分区数据统计,从不同维度提供能耗对比解读。“这有助于我们精准定位高耗能点,为气田经济用能、合理用能提供支持。”“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相关生产负责人说。
“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所在海域天气情况复杂多变。此前,当强台风来临时,气田只能关井停产。为最大程度降低天然气损耗和复产后的生产药剂消耗量,气田按照“全面评估、系统设计、稳妥实施”的原则,对风暴条件下能源站总体性能进行分析,制订270余套相关设备改造调试方案,并推动建设“深海一号”陆上操控中心等配套设施,使气田具备远程遥控生产能力,每年增产天然气量超6000万立方米。
2024年,有限海南分公司对“深海一号”能源站673盏非应急防爆荧光灯实施节能改造,采用光效更高、更节能的LED灯管代替原有的荧光灯管,显著节约了电能。(张光明 胡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