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刚摘牌,供电方案就‘追’上门了。”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人形机器人技术攻关基地用电负责人邓晟说。
5月,该基地正式落地杭州,当天供电方案同步送达企业。“过去是企业追着电力跑,现在是供电方案奔着企业去。”滨江区城建发展公司工作人员丁渭东说,这一转变能让企业获得更完善的要素保障,“获得电力”服务正成为杭州培育产业新生态的优势之一。
加强用电保障,助力企业发展。2025年,国网杭州供电公司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推出“电等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实现临时与永久用电一体化办理,让企业接电“零成本”。同时,通过提前布局电网设施、主动对接项目各环节,确保电力配套与市政建设同步推进,重点招商项目“摘牌即通电”。
在杭州,“获得电力”服务的提升为企业带来诸多便利:海康机器人智能制造基地专用变电站位于桐庐,“电等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为企业节省电力投资近千万元,比常规工程缩短周期10%以上,加速企业投产接单;在富阳,供电公司提前对接浙江江丰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储备中的项目地块原有变电站提前进行增容,组建服务专员团队开展专业化建设指导,帮助企业提前半年通电……
针对杭州1700余个产业园区,国网杭州供电公司摸排高新科技企业入驻情况,向重点园区提供“电力驿站+绿电绿证+高电能质量”延伸服务包,定期上门提供企业安全用电评估、能效优化建议,开展绿电绿证交易咨询,提供安全可靠的供电保障。
——在拱墅区智慧网谷小镇,电力客户经理、服务专员和园区的助企小管家,组团式服务华为云、翔龙航空等入驻企业,深度开展接电路径讨论、楼宇节能诊断和改造建议,还为企业举办定制化用电培训。目前,该园区内企业已认购绿色电力证书2万张,办公楼综合节能超10%。
——在城西科创大走廊,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工耳蜗生产线高效运转。在激光焊接机对耳蜗的刺激器进行激光焊点操作中,不大的线圈上密布着500余个焊点,极小的电力波动就可能造成百万元级损失。“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是我们敢于接高标准订单的底气所在。”该企业技术负责人谭治平说。
可靠的供电不仅护航工业发展,也在推动农业增效。“以前用柴油机发电噪声大、油烟呛人。现在移动电源车直接下田,插上就能充,干净又省心。”杭州世农农场工作人员张林飞蹲在田埂边,正在给刚落地的农业无人机换电池。为满足农业无人机高频次、分散式用电需求,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去年起把移动电源车开进田间地头,随叫随到、即插即充,为农业生产提供“绿色续航”。
“我们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打造更便捷、更智能、更高质、更增值、更普惠、更阳光的用电营商环境服务体系。”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营商服务中心主任吴梦遥说。
从城市到乡村,杭州电力营商环境正由好向优。今年1至6月,杭州累计为经营主体节省电力投资6.2亿元,绿电绿证交易电量同比增长近2倍,以电力之稳促发展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