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厦门新污染物治理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试点

2025-08-14 08:55:10 厦门晚报
昨天,市生态环境局的分管领导接听市长专线,围绕新污染物治理这一热点话题与市民交流。本次专线交流,旨在加深公众对新污染物的理解,也展示出我市在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率先开展改革试点
 
出台相关技术规范
 
“我市因地制宜,实施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市生态环境局分管领导表示。首先,健全新污染物治理机制成为重中之重。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我市率先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厦门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同时,每年开展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初步掌握重点化学物质生产使用的品种、数量、用途等基本信息,实施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专项监测和饮用水、生活污水新污染物监测,开展重点海域新污染物初步调查研究,摸清厦门市新污染物环境赋存情况。
 
我市还在全国率先开展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出台了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管理规定及相关技术规范。并将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纳入《厦门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综合管理名录》。此外,配齐配强新污染物监测能力,已具备了全氟化合物等10类18项指标的检测能力,建立了33种抗生素检测方法。“线上+线下”相结合,对相关部门监管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开展专项培训。
 
呼吁市民减少塑料使用
 
监督举报违法行为
 
为进一步服务我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市生态环境局聚焦新能源电池等重点行业,积极争取生态环境部帮扶指导,经过资格初审、专家论证等程序,于今年6月17日,我市新能源电池行业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试点项目被列为4个国家级新污染物治理试点项目之一。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化治理试点,推动新能源电池行业产业升级,提升企业的环保形象和品牌价值,推动新能源电池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新污染物治理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我们也呼吁,市民可通过绿色消费、减少塑料使用、合理用药等方式践行低碳生活模式,积极学习环保知识,监督举报违法行为。协同发力,为厦门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绿色动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名词解释
 
新污染物
 
又称新型污染物或新兴污染物,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主要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内分泌干扰素(EDCs)、抗生素及微塑料等四大类。新污染物治理工作面临隐蔽性强且检测复杂、环境持久且迁移性强、风险认知与管控衔接滞后以及全生命周期管控难度大等挑战。(记者 沈淑婷 通讯员 林雨国)



责任编辑: 江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