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桥站紧靠物流干线,过去大货车最愁的就是“进得去、停不下”。站里干脆划出六块“大车专属位”,党员服务队把现场拍成短视频发到微信群、抖音号,司机们一看就懂,车头一摆就能充,再也不用反复倒车折腾。微信群里的第一条置顶消息永远是“空位实时报”,第二条是“绿豆汤已续满”。
午间原本是充电最难熬的时段,龙坦站却把它变成了“午休福利”。第三党支部提前在群里发菜单:十三块钱一份的快餐、免费续的冰绿豆汤,司机把车插上枪就能去休息室吹空调、给手机回血。群里有人开玩笑说:“在这儿充电,比在家午睡还舒服。”
为了让司机少等一分钟,支部把场站当成了自家客厅:每天清早先巡一圈,把垃圾清干净、把充电桩屏幕擦得锃亮;灭火器挨个称重,连道闸的螺丝都不放过。百荣站有一次计划维修,原本要停五天,支部连夜与合作方沟通、调配件、借设备,最终十二个小时就恢复送电。司机在群里留言:“昨晚说关站,今天一早就好了,比闹钟还准时。”
从“能充电”到“好充电”,再到“愿意留下喝杯茶”,乐清片区把每一次补能都做成一次贴心的相遇。司机说:“只要看到中国石油的标志,就知道这趟车肯定能满电出发。”(作者:龚义涛、程祖豪、张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