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来越多零碳园区试点项目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光伏建了、储能装了、能碳平台也上线了,但运行效率仍不高,尤其是在“多业态+多区域”的园区中,能源数据割裂、用电行为不可控、调度反应滞后问题尤为突出。
要破解这一困境,必须跳出“建了就算完成”的误区,把“源-网-荷-储”的协同优化作为主线推进。而在这一链条中,负荷端正是实现高效联动的中枢关键。
01 场景驱动:构建园区级“源-网-荷-储”智慧中枢
德塔精要面向零碳园区构建了一套以数据驱动+业务联动为特征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围绕源-网-荷-储系统,打通数据、算法与调度机制:
· 源侧:对接园区光伏、储能、绿电交易等分布式能源,支持碳核算、绿电分析;
· 网侧:与微网、变配电、能控系统协同,实现安全可调;
· 荷侧:监控全园生产、办公、生活等负荷行为,形成负荷结构画像;
· 储能:支持削峰填谷、错峰运行,并可结合虚拟电厂平台探索市场化收益路径。
平台通过可视化看板 + 自动化策略配置,实现能耗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调度”的转变。
02 负荷先行:从监控到预测,打好协同基础
在源储调度、绿电消纳、碳资产管理中,“负荷看不清”是最大的盲区。对此,德塔精要构建了两个可落地的能力:
✅ 负荷监控:多维可视,细化到点
平台可实时展示各区域、楼宇、设备的用电情况,并支持:
· 实时展示园区各区域负荷(如办公楼、车间、数据中心、动力设备等);
· 支持按楼栋、设备、时段等多维分析;
· 内置异常告警机制,快速发现用能波动。
这一能力有助于园区实现用能全景可视、管理颗粒精细、响应效率更高。
✅ 负荷预测:行为建模,辅助储能策略
结合历史用能数据、天气因素、节假日规律及生产排程,平台输出日/周级负荷预测曲线,直观展示:
· 实际负荷 vs 预测负荷对比;
· 关键设备数量变化与负荷关系;
· 负荷拐点与调度建议。
预测结果可用于储能策略配置、绿电使用窗口规划、VPP收益提升等应用场景,有效提升供需匹配效率与经济性。
03 三大典型场景落地实践:以负荷侧为锚,驱动协同优化价值变现
✅ 生产制造园区|负荷刚性强,波动大
· 支持对关键工序/设备用能实时监控
· 结合产线计划,预测波峰时点,制定避峰策略
· 实现“负荷调节+储能对冲”的协同运行
✅ 综合类园区|多用途叠加,规律性强
· 兼容办公、宿舍、食堂等不同建筑用能特性
· 节假日/气候等外部因子建模,动态调整调度策略
· 实现园网区级“源-荷-储”一体运行计划
✅ 分布式能源+发电场景|源荷联动更关键
· 实时监测分布式能源与负荷匹配度
· 实现源侧发电趋势与负荷侧需求的联动预测,助力绿电更优先地被就地消纳降低外购电占比,挖掘碳资产收益空间
04管好“负荷”,才算管住了能效主脉
客户真正关心的,不只是用电多少,而是:能不能看清、调得动、用得巧、算得明。负荷管理不仅是降低电费的抓手,更是绿色转型中的“收益倍增器”。
方案已在多个园区实地应用,支持快速复制部署。欢迎联系我们获取更多典型园区案例,探索适合您园区的负荷协同升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