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渤海湾大雨倾盆,海面上惊涛骇浪。此刻,驻守在渤海湾畔的中国石油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通过气象数据感知体系与应急指挥决策系统的深度融合,立即构建起覆盖渤海湾全域的智能防护网。
面对环渤海海域多变的天气与海洋环境,该中心强化多区域数据联网共享,与天津、唐山两地气象服务中心建立实时联动机制。每日滚动更新海域预报、港口风浪潮数据及潮汐监测信息,通过多渠道直传指挥中枢,形成常态化数据预警基线。一旦突发险情,加密气象服务即刻启动,每小时更新的风力、浪高数据将为救援船舶规划最优航线,助力其精准规避风暴中心与危险浪区,让应急救援行动始终行走在安全框架内。
此外,该中心与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协作,通过数据运用和分享,让应急指挥决策系统成为处置险情的“最强大脑”。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输入时间与位置参数,系统便基于高精度海洋动力数值模型,在分钟级时间内生成72小时溢油漂移轨迹与搜救目标漂移路径预测。一次,在渤海湾某海域渔船溢油事件中,该系统调用最新电子海图构建三维海域模型,结合实时海流数据,精准锁定油污扩散影响区。通过同化遥感监测与气象预报数据,精准预判了未来3天的漂移路径,使资源调配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了30%。从资源调配到处置评估,数据共享贯穿应急救援全链条,为海上能源安全开发筑牢安全防线。
近3年来,该中心以数据为刃,拨开复杂海洋环境的迷雾。累计成功完成14次海上应急响应任务,开展水上综合演练30余次,为重大工程守护900余天,大幅提升了应急救援的响应速度与处置精度。
下一步,该中心将进一步深化与各方的数据合作,拓宽数据获取渠道,让信息触角延伸至海洋的每一个角落。同时,积极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智能分析,打造更智能、精准的应急决策体系。(杨军 崔姝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