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9月16日从商务部获悉,为更大力度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提出5方面19条具体任务措施,积极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
《政策措施》提出,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一方面,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持续深化“购在中国”品牌打造,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另一方面,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打造一批商旅文体健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培育一批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政策措施》明确,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扩大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支持将更多服务消费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提供差异化服务供给。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以优质演艺、动漫、游戏、影视作品等线上流量带动线下场景创新。同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鼓励引进国外优秀体育赛事,支持地方举办大众体育赛事。
《政策措施》还提出多项任务措施,包括培育多元化教育和培训市场;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面;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实际对普惠托育机构给予场地支持和适当运营补助;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等领域市场准入,减少限制性措施,吸引更多外商投资、民营资本进入等。
在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方面,吸引更多境外人员入境消费,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优化完善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持续优化外国人来华签证政策和便利化措施。拓展数字服务消费,鼓励电商平台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服务消费场景,支持生活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推广运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科学调整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政策措施》要求,加强财政金融对扩大服务消费的支持。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设施建设;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按市场化原则投资符合条件的服务消费企业,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服务消费相关领域投资;综合运用货币信贷等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