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方面,主产区煤价延续涨势,化工、水泥等非电行业补库需求释放,叠加民用需求增多。在环渤海港口上涨带动下,站台及煤场采购积极性提升,大部分煤矿拉煤车增多,煤矿涨价情绪较高。港口卖家捂货惜售,提高报价,部分煤种挂牌价高于指数10-20元/吨。考虑到成本因素以及预期价格还有上涨空间,市场低价很难买货。电厂拉运进入后半程,实际终端需求规模不大,对离谱的高价予以婉拒。
随着抑制煤矿产能释放的因素消除,煤炭产量也将恢复,大秦线、唐呼线运量继续增加,但需求也不弱,港口煤炭供需双高;但供给速度的提升水平明显慢于需求,环渤海港口仍处于缓慢去库模式,为煤价继续反弹奠定基础。此外,下游需求稳步恢复,国内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市场有效需求、稳定宏观经济增;随着政策效果逐步传导,火电、钢铁、建材等煤炭下游核心行业的生产需求稳步恢复,尤其是工业用电需求回升,带动火电用煤增加,为煤炭市场提供坚实的需求支撑。
夏季用电高峰接近尾声,上周三开始,华东地区气温下降至30摄氏度以下,电厂日耗明显回落。本月的煤炭市场,是传统的需求淡季,但也到了电厂囤货和非电行业备煤的好时节。多因素支撑此轮煤价反弹超出预期,首先,供给端约束依然存在。主产地安监趋严、降雨扰动及煤矿检修导致产能释放受限。随着国内煤矿“查超产”政策推进,且主产地晋陕蒙均有相关政策出台,控制煤炭产量,导致煤炭整体供应量环比上半年会有所下降。其次,因天气因素,进口印尼煤减少,供应受挫;叠加国内煤市场反弹,外矿积极挺价。目前,国内投标价格重心基本稳定,但终端对高价接受度有限,市场交投氛围略显冷清,实际成交较少。再次,非电行业需求有望改善。“金九银十”传统旺季的到来,建材、化工等非电耗煤企业开工率略有提高,大部分非电行业对原燃料采取按需采购,节前备货积极。
环渤海港口库存小幅下行,港口市场情绪较好,部分贸易商对后市判断较为乐观,捂货惜售情绪浓厚;但电力需求季节性走弱及电厂垒库,必然会限制上行空间,部分贸易商出货意愿增强,煤价上涨进入后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