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围场新型储能产业园内,一幅“风”“光”协同的绿色能源图景正徐徐铺展。作为当地推进能源结构优化、探索农村能源革命的重要实践,微电网项目的规划建设,不仅激活了区域清洁能源潜力,更将为产业绿色发展、县域能源转型注入持久动力。
秋日的围场新型储能产业园内,每一处能源设施都透着生机。厂房屋顶之上,连片的光伏板整齐排列,在秋日暖阳下熠熠生辉,仿佛为园区披上一层“绿色能源铠甲”;园区空地上,风电风机静静矗立,巨大的叶片随着微风缓缓转动,与澄澈的蓝天相映,动静之间,勾勒出清洁能源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围场新型储能产业园微电网项目规划建设屋顶光伏、园区风电、新型储能、电能路由器、快慢充充电桩、能碳智慧管理平台六大板块,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体系,让本地的清洁能源“用得好、存得住、管得智”。这些由“风”与“光”转化的清洁电力,将定向输送至园区内中纤新材料科技(承德)有限公司、河北投实晶铠科技有限公司,让清洁能源企业先享“绿电红利”,形成“清洁能源生产-清洁能源企业消耗”的闭环。经测算,项目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仅0.448元/kWh,相较于传统生产用电成本,每度电可节约超0.35元。这份“定向绿电”输送到位后,不仅能为企业提供稳定、清洁的电力保障,助力其生产流程与环保要求深度契合,更能显著降低运营成本,让企业在绿色转型中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园区形成“清洁能源开发-绿电定向供应-企业低碳发展”的良性循环。
微电网项目既是对围场优质清洁能源资源的深度挖掘,更是响应国家农村能源革命号召的主动实践。围场作为国家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年有效风能利用小时数超2400小时,太阳能年辐射量达1450千瓦时/平方米,丰富的“风”“光”资源为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的意义远不止于能源供应,作为围场探索农村能源革命的关键载体,它将推动可再生能源就地开发、就地消纳,有效缓解区域电网调峰压力,提升电网运行灵活性;同时,通过储能技术与智慧管理平台的应用,减少弃风弃光现象,助力当地优化能源结构,为全国县域层面的清洁能源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围场经验”。此外,项目还将为“双碳”目标落地提供支撑,通过降低碳排放、拉动绿色就业,在推动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之间搭建起紧密桥梁,让绿色能源成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未来,围场将以微电网项目为契机,持续深化“源网荷储”模式创新,扩大清洁能源开发规模,探索将光伏、风电与乡村基础设施结合以覆盖更多民生场景,升级能碳智慧管理平台、推动能源数据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助力县域产业向低碳高效方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