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能源
  • 储能
  • 宁夏华严第一储能电站:全球最大电网侧分布式模块化储能电站的储能之道

宁夏华严第一储能电站:全球最大电网侧分布式模块化储能电站的储能之道

2025-09-28 09:22:43 新华网   作者: 石海平  

北纬37.5°的黄金光能带上,黄河“几”字弯西北角,腾格里沙漠正演绎着沙退绿进的生态逆转。

9月中旬,当阳光刺破腾格里沙漠的薄雾,照亮恩和村成片的储能矩阵,记者跟随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主办的2025 CNESA储能媒体行一行,走进了宁夏华严第一储能电站。

电站位于宁夏中宁县恩和镇恩和村,处于卫宁平原与荒漠的交界。2023年起,这里新增了1076台储能柜的能量低吟。当“枸杞之乡”的农耕血脉与400兆瓦时的现代电力在此交汇,北纬37.5度线上的新地理叙事已然开启。

建设之道:解决新能源消纳刚需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下,储能已成为各国碳中和战略的核心环节。国际能源署(IEA)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型储能应用市场,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 40% 以上,为世界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

宁夏作为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以“风光火储一体化”政策培育产业沃土。华严第一储能电站应运而生,于2023年12月30日并网投运,以200MW/400MWh装机规模成为全球最大电网侧分布式模块化储能电站。

电站选址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绝非偶然。

“这里新能源装机占比超80%,午间光伏出力高峰时,电网调峰需求如饥似渴。”上海天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晓栋向记者如此解释。

数据显示,宁夏中卫地区2022年新能源出力占比超50%,电网调节能力亟待提升。而华严变电站所在的节点,恰是宁夏电网削峰填谷的“咽喉”。

参观中,记者看到电站217米×158米的场地上,40组储能单元如棋盘般铺展。徐晓栋透露,经过对各省网架、新能源装机及出力规模、电力外送规模、当地灵活性可调资源、收益模式等方面考量,他们选择了在宁夏中卫投建储能电站。

记者注意到,电站采用奇点能源的分布式模块化智慧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共部署1076台eBlock-372产品,全部采用宁德时代电芯。自2023年12月投运以来,已安全稳定运行21个月。

数据显示,2025年前6月,华严第一储能电站充电量6750.45万千瓦时,平均充电利用小时数339.87小时,高于宁夏储能平均充电利用小时数315小时。储能放电量5842.2万千瓦时,平均放电利用小时数291.02小时,也高于宁夏平均放电利用小时数277小时。

“它不仅仅只是一个储能电站,它更是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样板。”在徐晓栋看来,华严第一储能项目充分验证了模块化分布式这个储能技术路线的先进性。

运营之道:度电必争的智慧运营

走进宁夏华严第一储能电站的主控室,巨型电子屏上跳动着实时数据:电站总充电2.15亿度,电站总放电1.93亿度。

这也意味着,电站的累计充放电效率接近90%,远高于行业平均的84%-85%。这是如何做到的?

在西安奇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赵晓斌看来,高充放电量、高效率的实现依托了三项关键保障。

——在线率99.93%。1076台储能柜全年稳定运行,在线率高达 99.93%,全时段保障调度响应达成率。奇点能源创新性采用3S融合设计,通过交直流控保融合,大幅降低故障率;同时,采用产品标准化、部件模块化设计,将单次维护维修时间缩短至2小时内,有效保障了整站设备的高在线率。

——容量保持率98%。投运21个月后,整站设备平均SOH仍达98%,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奇点能源的储能产品选用宁德时代高品质高稳定电芯,搭配奇点自研电池智能管理系统BMS,采用多维度SOX算法,基于单电芯实时SOC的均衡策略,以及单簇独立输出控制拓扑,有效保障电芯安全高效运行。此外,采用动态AI热管理策略,结合设备预制工况曲线与实时环境情况,智能调整水机策略,让电芯始终工作在最舒适的温度区间,有效延长电芯寿命。

——单次充放电量高。赵晓斌表示,单次充放电量取决于同时段功率响应达成率与单设备充放电深度。奇点能源采用组串式单簇输出拓扑,单簇独立控制,簇间无环流,均衡度99.9%以上,确保同时段功率及能量响应高效达成; 同时,依托奇点能源3S控保系统的高可靠保护,可实现充放电深度>98%,充分挖掘电池容量潜力,直接提升单次充放电量。

“奇点能源通过高达89.94%的系统效率、99.9%以上的在线率、98%以上的充放电深度、98%以上的寿命保持率,共同构筑了电站长效收益的技术基石。”赵晓斌如是说。

目前,奇点能源全国落地项目已突破1000+,而华严储能第一电站正是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典范。赵晓斌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储能技术向更高效率、更长寿命、更高收益迈进,为新型电力系统与“双碳”目标注入更强动力。

记者在参观中感觉到,作为全球最大电网侧分布式储能电站,其运营核心在于将技术细节转化为度电收益,每一环节都彰显“度电必争”的智慧。同时敢于打破单一指标优化的局限:提升DOD的同时,通过控保融合避免过放损伤;追求高效率时,以动态温控平衡衰减风险。

正如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在一份报告所述:“设备价值决定运行效果,运行效果决定长期收益”。这座“度电必争”的电站,正以99%在线率、90%效率、98%DOD和98%寿命保持率的协同进化,重新定义新型电力系统的储能标杆。

今年是“十四五”发展的收官之年,在这一时期中国新型储能经历了爆发式发展。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7376万千瓦。

随着刚刚发布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提出“2027年底达到1.8亿千瓦以上”目标,行业迎来历史性机遇。“我们希望能为储能行业在规模化扩张、市场化转型的关键阶段,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实践探索。”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负责人说。

这是本次媒体行活动的目的,更是储能行业共同的期盼。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宁夏,储能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