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潍坊诸城:逐“绿”前行 “碳”索新路

2025-11-11 10:15:14 潍坊新闻   作者: 记者 李涛 通讯员 张敏敏 朱礼泉  

眼下,走进位于潍坊诸城市的山东大业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程正稳步推进,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既是践行“双碳”战略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该项目采取“燃料加工——清洁供热——固废利用”全产业链模式,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新增发电3.6亿千瓦时、蒸汽78万吨,大幅降低企业成本,进一步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

与此同时,大业的200MW分散式风电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可达5.5亿千瓦·时,实现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从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到风电项目的布局,是山东大业打造“零碳工厂”的核心举措。公司持续拓展绿色能源版图,以实际行动构建低碳生产模式,为行业绿色转型树立标杆。此前,其智慧零碳工业园凭借在绿色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突出实践与显著成效,成功跻身山东省零碳园区创建行列,成为区域内推动产业绿色升级的标杆典范。

山东大业积极布局光伏、储能、风电等多能源领域,推动产品绿色制造,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助力企业在全球市场中赢得更多市场份额,还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绿色环保橡胶骨架材料及轮胎行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企业的绿色转型实践,正是诸城市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诸城市深入实施“产业强市、工业优先”战略,深刻把握产业加速迭代趋势,锚定绿色低碳发展方向,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绘就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在橡胶轮胎这一传统优势产业领域,诸城市正推动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目前,全市共有轮胎企业6家,形成了涵盖全钢子午胎、半钢子午胎、非公路轮胎、斜交胎、摩托车胎等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在橡胶轮胎产业链条上,诸城市已经培育出全球最大的胎圈钢丝生产企业、全国第二的钢帘线生产企业大业集团,并引进了全国最大的轮胎设备生产企业软控股份的分公司,一条高端橡胶轮胎产业链条正在不断完善和拓展。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诸城市聚焦清洁能源供给体系建设,通过推动企业建设分布式光伏、生物质能源、余热利用等设施,逐步构建多元互补、绿色安全的现代能源体系。城市能源供给结构正从集中式、化石能源为主,向分布式、多元化、清洁低碳的结构加速转变。

与此同时,诸城市还在不断拓宽和延长产业链条。围绕橡胶高分子产业链,全面对接青岛,通过引进高性能合成橡胶、石墨烯等复合新材料制备品,以及轮胎模具、成套设备等产业项目,进一步完善橡胶高分子产业全产业链布局。

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也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当下,诸城正在推广使用轮胎射频识别技术、智能安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进数字技术在经营管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等流程的优化升级和广泛应用。支持企业实施老旧设备更换,加快轮胎智能化成型设备、高能效数字硫化装备、高精度物料输送系统、轮胎成品检测装备等生产设备改造升级。互联网平台公司、轮胎企业共同建设的轮胎行业“产业大脑”,正在探索数据全面采集和高效汇聚的市场化新模式,加快构建服务型制造新体系。

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根本保障。诸城市鼓励企业建设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行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积极对接青岛科技大学、国橡中心、中国橡胶谷等高校和研发机构,探索开展战略合作,通过在诸城建设分院、分中心、中试基地等研发机构,为橡胶高分子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风劲帆满海天阔,绿色发展正当时。如今的诸城,一边巩固传统产业优势,一边积极布局绿色新赛道,在“逐绿”中积蓄发展新动能,在“碳”索中走出转型新路径。诸城市将进一步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通过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绿色动能。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生物质热电联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