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消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2025—2026年供暖季能源保供视频会议,对供暖季能源保供工作进行安排。
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国能源安全保供能力不断增强,为供暖季能源稳定供应打下坚实基础。
据悉,截至9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7.2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加5.6亿千瓦。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2.2亿吨以上的较高水平,可用天数约35天。天然气资源准备较为充足,调峰储气能力持续增强,储气库已提前完成注气任务,实现满库入冬。
国家发改委表示,预计供暖季期间能源供需总体平衡,民生用能保供稳价和群众温暖过冬有保障,但受极端天气多发、国际形势复杂等影响,仍面临一些风险挑战。
会议要求,各地区、有关企业要充分认识做好今年供暖季能源保供工作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供暖季能源保供面临的形势和困难挑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把供暖季能源保供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
一是稳定能源生产供应。加强煤炭生产组织和运输保障。确保各类电源应开尽开、稳发满发,充分发挥风电、光伏的电力电量支撑作用。做好天然气资源生产供应安排。
二是抓好能源中长期合同履约。进一步提高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水平,重点保障好北方集中供暖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的用煤需求。坚持电力中长期合同高比例签约、高质量履约。督促各类企业严格执行已签订的供用气合同。
三是全力做好高峰期能源保供。保持对存煤15天以下的电厂动态清零。确保煤电高峰出力,充分发挥气电、水电、抽水蓄能和电化学储能装机的顶峰保供作用。发挥好储气库、LNG储罐等调峰资源作用。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
四是重点保障民生采暖用能。保障热电厂、供热企业燃料储备充足,供热机组等热源运行稳定。做好遭受洪涝等灾害地区的供煤供电供气,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五是提升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应对水平。密切跟踪天气变化情况,开展先期避险处置工作,提升应急处置和抢修复电的效率。做好恶劣天气下重点能源物资运输保障。
六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压实安全生产属地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坚决守牢能源安全运行底线。
与去年供暖季能源保供会议的内容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保供能力今年明显增强。
今年装机容量有所提升。去年截至9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1.6亿千瓦,今年截至9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7.2亿千瓦。
电厂存煤方面。去年截止到9月底,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2亿吨以上的较高水平,东北地区备冬储煤较为充足。今年截止到9月底,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2.2亿吨以上的较高水平,可用天数约35天。存煤比去年多了2000万吨。
天然气资源准备方面,去年的表述是“储气库已提前完成注气任务”,而今年的表述则是”储气库已提前完成注气任务,实现满库入冬。“今年多了一个“实现满库入冬”。
第二,在可能出现的风险方面,去年仅仅是“极端气候等一些可能影响能源稳定供应的风险仍不容忽视”,而今年则多了一个“国际形势复杂”的风险,变成了“受极端天气多发、国际形势复杂等影响,仍面临一些风险挑战”。
第三,在对具体工作的部署方面,又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一是在能源生产供应方面,去年是“全力保障”,今年则是“稳定”能源生产供应。
二是从去年的“推动各类发电机组应发尽发”、“促进新能源高效消纳”,变成了今年的“确保各类电源应开尽开、稳发满发”,“充分发挥风电、光伏的电力电量支撑作用”。
三是对高峰期能源保供的要求方面,去年是“供暖季期间电厂存煤保持在合理水平”,今年则变成了“保持对存煤15天以下的电厂动态清零。确保煤电高峰出力,充分发挥气电、水电、抽水蓄能和电化学储能装机的顶峰保供作用。”
四是在抓好能源中长期合同履约方面,去年是“严格履行已签订的电煤、天然气、电力中长期合同,坚决避免合同不履约造成的供应缺口,有序做好下一年度合同签订工作。”今年则变成了“进一步提高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水平,重点保障好北方集中供暖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的用煤需求。坚持电力中长期合同高比例签约、高质量履约。”
五是做好恶劣天气应对准备,这个变化不大,只不过今年着重强调了一下要提升低温雨雪冰冻的应对水平,这一点估计大概率是针对今年冷冬的预判所做出的部署。
六是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上,去年是“全面排查整改能源保供安全隐患,做好相关设施安全检查和巡检维修,切实保障运行安全。”今年则是“压实安全生产属地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坚决守牢能源安全运行底线”。
最后,去年的保供会议比今年的多了一点内容,那就是特意着重要求“各地区、有关部门和企业要认真履职尽责,密切协同配合,确保能源保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及时研究解决能源保供中存在的问题短板。各地要落实好属地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能源企业特别是中央能源企业是保供的主力军,要带头做好保供稳价工作,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和人民群众温暖过冬。”这就充分强调了去年保供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今年则并没有就这方面工作进行专门的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