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年11月15日 – 近日,北京蓝疆行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疆行远”)研发的具身机器人技术,相继在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女士的海外社交平台中出现,引发了行业对Physical AI(物理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应用的进一步讨论。这家以“以精细柔性具身技术,驱动全球生产力革命”为使命的公司,似乎正通过解决具体场景的难题,来践行其宏大目标。
来自多方的关注信号
据公开信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曾于2024年9月21日的节目中,展示了蓝疆行远的光伏组件智能铺装机器人在户外复杂环境下的作业情况。时隔一年,在2025年10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女士在其个人社交平台分享了一段该公司的光伏机器人作业视频,并配以“中国的清洁能源未来掌握在优秀企业手中”的积极评论。
行业观察人士认为,虽然这些关注本身不代表官方的正式背书,但国家级媒体和外交官员的注意,通常反映出相关技术在服务国家战略(如绿色能源、高端制造)层面展现出的潜力。

技术应用的现实挑战与解决方案
此次引发关注的核心,是应用于光伏电站建设场景的具身机器人。该领域长期面临劳动力密集、高安全风险及作业环境恶劣(如沙漠、戈壁)等行业痛点。
蓝疆行远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将Physical AI技术应用于具体的工业场景。其光伏铺装机器人产品(如“野牛-1000”型号),旨在将人工智能从数字世界带入物理现实。资料显示,该机器人具备以下特点:
•环境感知与决策: 通过高精度3D视觉感知,机器人能实时理解并适应非结构化的户外作业环境。
•精细化操作: 能够实现毫米级的操作精度,处理易碎的光伏组件,其作业效率据称可达每小时80块以上。
•高可靠性: 为应对恶劣环境,该产品通过了欧盟CE认证,并有在沙漠地区连续作业超过10小时的公开记录。
这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具身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劳动力,替代人类在高危、繁重岗位工作的可行性,也符合全球范围内推动无人化、智能化作业的宏观趋势。

对未来的审慎乐观
“得到关注让我们备受鼓舞,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蓝疆行远的一位技术负责人表示,“‘以精细柔性具身技术,驱动全球生产力革命’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技术探索的北极星。我们深知这是一个宏大的目标,而通往这场革命的路径,始于在最困难的非结构化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新能源与现代农业是我们当前的战略起点,因为它们是Physical AI技术最关键的‘试炼场’。”
该负责人补充道,公司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团队汇聚了来自不同背景的技术人才,专注于机器人运动控制、多模态感知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如果他们的具身机器人能在这些对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极高的行业得到验证,那么未来就有信心将这套核心技术扩展到更广阔的产业领域,去真正实现生产力的解放。
关于蓝疆行远
北京蓝疆行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蓝疆行远”)是一家成立于2023年的科技公司,以“以精细柔性具身技术,驱动全球生产力革命”为使命,专注于Physical AI与具身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公司聚焦于非结构化场景下的物理世界难题,通过其核心技术为产业提供智能化作业方案,并将新能源、现代农业等领域作为践行其使命的战略起点,致力于从这些关键行业开始,逐步推动一场全球性的生产力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