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中国绿色氢氨醇产业全面进入“政策推动+市场牵引”的双轮驱动阶段,技术突破、产业投资、场景示范及国际合作快速扩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动能。未来十年将是绿色氢氨醇规模化发展的战略窗口期。
新华财经呼和浩特11月17日电(记者蔡博腾)11月17日,《中国绿色氢氨醇产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在内蒙古兴安盟正式发布。这是国内首部系统呈现我国绿色氢氨醇产业全景图谱、产业链结构、区域布局、重点项目及未来趋势的权威研究成果,对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图为中国经济信息社分析师曾晨现场解读《中国绿色氢氨醇产业发展报告2025》
报告指出,随着全球能源加速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绿色氢氨醇正成为氢能价值链中最具商业化潜力的赛道之一。2024年以来,中国绿色氢氨醇产业全面进入“政策推动+市场牵引”的双轮驱动阶段,技术突破、产业投资、场景示范及国际合作快速扩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动能。
从产业规模来看,中国氢能产业增长迅速。2024年全国氢气总产量超过3650万吨,绿色氢能产能占比约1%,但增速明显加快,全国已建成绿氢产能达12.5万吨/年,占全球比重超过50%。综合多方市场预测,预计“十五五”期间绿色氢需求将达到240-430万吨/年,产业规模将进入加速扩张期。
报告显示,绿色氢氨醇作为绿氢的“高密度、可运输、可储存”载体,在能源燃料、化工原料、航运运输、发电储能等领域全面渗透,正成为中国能源转型的重要支点。绿氨、绿醇正逐步应用于国际航运燃料、燃气机组掺烧以及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其商业价值快速释放。
从区域布局来看,我国绿色氢氨醇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明显,初步形成“北方资源型省份领跑、东部沿海示范带动、中西部潜力地区加速跟进”空间格局。内蒙古、吉林、宁夏、新疆等地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成为产业发展主力区,多个百万吨级绿氨、绿醇项目相继落地并进入建设关键期。其中,内蒙古兴安盟、吉林大安等地的一体化示范项目已具备全国示范意义。
兴安盟作为内蒙古绿色氢氨醇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依托千万千瓦级风光资源和丰富的生物质碳源,在绿色氢氨醇布局中已抢占先机。由金风科技投资建设的兴安盟风电耦合制绿色甲醇项目,一期25万吨产能已成功完成核心工艺验证,成为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化示范工程之一。
报告指出,未来十年将是绿色氢氨醇规模化发展的战略窗口期。随着绿氢成本下降、产业链协同优化、国际航运燃料需求提升以及全球低碳产品贸易机制逐步完善,中国有望在绿色氢氨醇产业的技术标准、工程能力和供应链规模方面起到引领作用。
中国经济信息社分析师曾晨表示,中国经济信息社将继续发挥专业机构在数据、研究、咨询及产业服务方面的优势,持续跟踪绿色氢氨醇产业发展,助力行业主体抓住全球能源变革新机遇。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高天宇表示,兴安盟紧紧抓住国家发展新能源这一契机,依托兴安盟资源条件、项目基础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国家级绿色氢氨醇产业示范区,打造内蒙古乃至全国绿氢化工新支点。
《中国绿色氢氨醇产业发展报告2025》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与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