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能观察丨减污降碳,“十五五”怎么干?

2025-11-20 16:27:55 中国能源新闻网   作者: 记者 衣韵潼  
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迈向“十五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推进,如何通过源网荷储深度协同,进一步推动电力行业零碳转型?
 
11月19日,在电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观察研讨会上,与会嘉宾聚焦煤电清洁化发展、新能源供给比例提升所带来的挑战,为电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攻坚克难、领航定向。
 
电力行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过去10年,能源电力行业始终站在污染防治与大气治理的前沿阵地上,以实打实的成效实现了空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双下降,走出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绿色转型之路。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统计显示,2024年,我国能源消费年度增量为10年内较高值,达到59.6亿吨标准煤,年度增量2.5亿吨标准煤,但煤炭消费量占比低至53.2%,实现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数值,显示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趋势延续。
 
其中,电力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治理成效显著。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数据,2024年,全国火电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量均较2014年下降了90%以上,氮氧化物降幅接近90%。这当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减污降碳效果的提升并非来自于火电业务的收缩。
 
过去10年,我国火电装机量和发电量双双上升了50%。不过,在供电标准煤耗方面,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从2014年的318克/千瓦时降至302.4克/千瓦时,意味着2024年火电每发1千瓦时电都比2014年少消耗15克标准煤。
 
煤耗下降,相应的碳排放强度也持续下行。随着一系列先进技术标准体系推广应用,2024年,我国火电厂单位发电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844克/千瓦时降至823克/千瓦时,火电领域治污攻坚成效斐然。
 
传统煤电愈加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也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当前,我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10年里,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总量增长超10倍,2024年装机规模突破14亿千瓦,超过煤电装机总量,提前6年实现气候雄心大会上的承诺目标。
 
从发电量看,2024年风电、光伏、水电较2014年增超160%,风电、光伏发电量增超900%,传统火电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不断下滑,去年占到6成左右。新增发电量中,可再生能源占比超8成,已成为我国发电量增量的绝对主体。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稳步攀升,为改善全国空气质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可再生能源发电分会副会长刘映华表示。
 
全联新能源商会低碳减排专委会副秘书长王社平指出,电力行业始终是污染防治和气候治理的核心领域。“通过脱硫脱硝除尘改造、煤电超低排放升级、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等举措,电力行业在空气污染物减排和温室气体控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为全国空气质量改善和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了中国力量。”
 
深化低碳转型仍需爬坡过坎
 
尽管电力行业的绿色发展已取得一系列成绩,但面对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煤电角色定位转型升级,深化新型电力系统变革,推动电力行业向着更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方向演进,仍是当下需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认为,未来,火电发展应向着提高效率与灵活性的方向不断迈进。
 
中电联首席专家陈宗法同样表示,不能将煤电作为“客厅里的旧沙发”一味“搬出去”,而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抓住机遇,推进新一代煤电升级行动。
 
“煤电现阶段仍是我国能源保供的‘顶梁柱、压舱石’,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最重要的调节电源,也是我国民生采暖和工业用热最经济可靠的热力供应主体。”陈宗法强调。
 
据中电联研判,今年,煤电预计将实现全年装机12.7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从2020年的49.0%降至32.6%,但仍将提供全国50%以上的发电量、70%的顶峰能力、近80%的调节能力,以及80%的供热能力。
 
在此背景下,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要聚焦“高效调节、清洁降碳”,着力提升煤电深度调峰、快速爬坡的灵活调节能力,以及清洁低碳的发电能力,充分发挥其“促消纳、保供应、稳系统”的“多能型选手”作用,以持续高质量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此外,与会嘉宾共同指出,要以更大力度发展非化石能源,实现到“十五五”末新增用电需求绝大部分由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满足,提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确保绿电发得出、电网接得住、终端用得好。同时,加快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扩充“含绿量”。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空气质量项目总监张伟豪透露,根据我国今年9月提交的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要达到3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要实现36亿千瓦,较上一轮2030年目标有了实质性提升。
 
“结合当下进展,这要求在未来10年,我们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平均每年要增长约1个百分点,风光发电装机总量平均每年要增长2亿千瓦,才能实现新一轮目标。”张伟豪称。
 
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所能源战略研究室主任闫晓卿表示,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推动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网在系统结构和供需格局等方面同步演化,通过多能源品种、多消费形态的融合挖掘效率效益空间,探索低碳发展路径。
 
“下一步,‘三新’将逐步从‘建设目标’成长为‘国家发展战略工具’,作为社会智慧低碳升级的基础设施底座,带动全社会绿色转型。”闫晓卿说。



责任编辑: 江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