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从“一路简而有道”看地上铁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实践

2025-11-28 07:45:00 5e

2025年,地上铁“一路简而有道”再次启程,一支由新能源物流车组成的车队,驶入西南乡村的山水之间。他们不仅送来物资,更深入乡野一线,探寻与验证新能源物流运营模式在乡村场景下的可持续运营可能性。

这场简洁却扎实的行动,正是地上铁十年来在ESG领域持续深耕的生动写照。 从单一公益到系统实践,从产品绿色到生态共建,十年坚持,地上铁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物流行业的绿色转型。

从公益出发,构建可持续的社会责任实践

回顾地上铁的社会责任实践,可以发现一个显著特征:其公益活动超越传统的单向捐赠,开启以专业能力赋能的新模式。核心要义在于,利用自身在“物流运营”上的深厚积累,构建“解决问题”与“输出方法论”并行的可持续循环。

在社会服务上,企业持续在关键时刻发挥运力保障作用,从2016年启动司机慰问、2018年抗击“山竹”台风建立应急机制,到2020年驰援武汉提供无偿物流服务,再到支持多项大型体育赛事与公益艺术项目,系统化地将运力转化为公共服务能力。在安全科普领域,自2019年启动“北极星守护”ELV安全计划以来,通过联合产业链制定全场景安全标准,并持续举办安全共建活动累计守护里程已超100亿公里。在绿色公益方向,2023年企业发起“沙漠绿洲计划”打造O型沙枣林,并构建“一路简而有道”IP推广ESG理念。

纵观这些行动,地上铁将社会责任的根,深植于自身的业务土壤之中。这使其公益超越了短暂的善意,衍生出以专业能力为尺度、以长效价值为追求的可持续发展力量。

以绿色为内核,锻造有生命力的产品矩阵

新能源车是天然的绿色载体,但真正的减碳价值,在于规模化运营与数智化管理的深度赋能。据悉,地上铁已在200多个城市,运营超过18万辆纯电动物流车,实现200万根充电互联互通的接入能力,累计实现运营车辆碳减排量超过76万吨,这一数据背后是系统性布局的成效。

依托独创的“金标”标准体系,地上铁从整车安全、部件平台化及维保便利性等多维度,严选“更节能、更好用、更可靠”的车型。同时,通过驻厂检验等机制,将问题反馈前置至主机厂质量端,推动车辆从生产源头实现正向改善。此外,针对冷链、医药、城配等细分场景,提供定制化用车方案,精准破解行业运营痛点。

数智化运营是减碳的“加速器”。自2018年起,地上铁便自主搭建数智运营平台,历经从支持2万台车辆调度的1.0阶段,到体系化重构的2.0阶段,再到实现全链路数字化的2.5阶段。基于此坚实基础,地上铁还进一步计划通过开放API接口等措施,积极推动数据互联互通,引领全行业走向数智化协同升级。

这条从产品到模式、从自身到行业的进阶路径,正是地上铁为整个行业交出的一份可落地的卓越答卷。

向治理深处,拓宽生态共赢的行业边界

“绿色物流不是独行路,而是生态共舞。”地上铁深谙此道,在行业治理与国际交流中持续发力,将自身的ESG领先实践,转化为驱动整个行业向绿色转型的坚定力量。

行业合作层面,地上铁搭建多元协同平台:以每年一次的“创连大会”,汇聚上下游生态合作伙伴探索行业发展路径;联合发布《中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发展报告(2023-2024)》,总结 77 个示范城市经验,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减碳方案;95% 充电平台接入、与主机厂定制车型,更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效联动。

国际舞台上,地上铁积极传递经验,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COP29),向全球分享新能源物流运营经验;作为驻华使节商务联盟(ECCAC)深圳优质企业代表,受邀出席加纳部长与中国企业家高端圆桌商务会谈,推动中国新能源物流模式“走出去”。

在可持续未来的宏大命题下,企业的终极战略不再是争夺有限的蛋糕,而是联合伙伴一起将价值的蛋糕做大。地上铁的视野已从自身发展,升华为推动整个生态的繁荣。

“为绿色物流而生”,这不仅是地上铁在ESG报告中阐述的战略愿景 ,更是其行动的起点。当ESG从一个概念沉淀为企业的决策机制、产品逻辑与合作语言,地上铁便成为了ESG理念有形的载体,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转化为企业生长的内生动力与行业共建的新生态。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一路简而有道”,地上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