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成品油价为何屡遭公众“误解”

2010-08-17 13:40:06 新京报(北京)

近日,一篇名为《2年前的油价是74美元,现在还是74美元,可是汽油价却涨了2630元一吨》的帖子在网上火爆流传,其对于“国际油价下跌国内油价上涨”表示质疑,对此,发改委昨日回应,事实上国内油价涨幅远远小于国际市场涨幅,2008年底国家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由于成品油消费税属于价内税,最终反映在成品油价格(破解油价困境)上。社会上流传的国内油价“涨快跌慢、涨多跌少”的观点也是一种误解。

此前,有人通过梳理海关数据,得出了“国有石油巨头可能正在以每升2.4元的超低价格出口成品油”这一结论,同样成为公众向石油巨头进攻的“炮弹”;有媒体曾经披露石化双雄一方面在国内推行高油价,另一方面却低价出口成品油的行为,也曾引来社会质疑。

成品油价向来是公众热议的话题,坊间对于成品油价偏高的怨言一直不绝于耳,一些专家也站出来质疑油价偏高,甚至是直接指斥石油垄断巨头损害公众利益;而石油巨头则不断强调自己受了莫大的“委屈”,声称中国的成品油价偏低。中国的成品油价格似乎陷入了“罗生门”。那么,成品油价为何频频遭遇公众“误解”,成品油定价怎样才能取信于民,让人心服口服?

透过成品油定价过程中纷纷扰扰的表象,我们不难看到,公众对当前成品油价格心存疑惑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炼油企业的“盈亏平衡点”不明真相,总是怀疑石油巨头攫取超级垄断暴利。其实,国际原油价格从猛涨到狂跌,在2008年油价经历“过山车”的过程中,炼油业务“盈亏平衡点”成为了一个人们极为关注的词语。在国际原油价格猛涨之际,中国频频出现油荒,公众将其理解为“逼宫”涨价。而在国际原油价格狂跌之时,虽然成品油价格有所下调,但公众对此并不满意,依旧质疑石油巨头攫取垄断暴利。

面对公众对油价的所有质疑,从国家发改委到两大石油巨头虽然做出了诸多解释说明,但对炼油业务“盈亏平衡点”没有做出清晰准确的说明。也因此,石油垄断巨头和国家发改委对成品油价所做的说明和解释,都难免会被“误解”。

当前,成品油价真的很“纠结”。对掌握成品油定价权的部门,对石油巨头,对普通公众来说,都感到很“纠结”。而“纠结”的根源在于,虽然成品油定价机制已经公之于众,但公众还是感到隔了一层“毛玻璃”,在公众眼里,成品油定价机制没有做到完全公开透明。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成品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