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园区“空心化”告急

2010-09-03 13:36:26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作者: 李保平  

高新区的空心化困局更多体现的是地方政府的急功近利。

本刊记者 李保平

曾经的地方经济开发区建设热潮未尽,如今的高新园区也遍地开花。当前,地方官员口头常常提及的是他们的高新产业园区,但很多地方的高新园区正在重蹈曾经的经济开发区之覆辙,园区空心化现状有过之而无不及。
八达岭经济开发区在2009年6月10日就宣布新能源产业基地挂牌,但直到最近该产业基地事实上仍未走完主管部门批准程序。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开发区成立10年,开发区仍然是个空壳,开发区内企业寥寥可数。

一年等待

八达岭高速公路旁立有北京新能源产业基地招商的广告牌,该基地由八达岭经济开发区牵头成立,具体运营方是北京新能源孵化中心。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北京新能源孵化中心办公室人士透露,该中心隶属于八达岭经济开发区管辖范围,该开发区专设了新能源办公室,上级主管单位是北京市延庆县政府。在挂牌仪式上,北京市经信部门负责人、延庆县政府负责人、八达岭经济开发区负责人悉数到场。
然而,北京新能源孵化中心办公室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虽然目前新能源产业基地仍未通过批准程序,但新能源基地正在申请批准。该人士告诉本刊记者,他们已经开始引进项目。在八达岭高速沿线有北京新能源产业基地的招商广告牌,上面有几个招商电话。
“现在我们的申报批准工作和招商引资工作在同步进行,目前很多事情仍然处于准备阶段,还不适合对外界全方位公布我们的工作进度。”前述北京新能源孵化中心办公室人士告诉记者。据新能源孵化中心办公室人士向本刊记者介绍,该孵化中心将重点发展风能项目,此前八达岭经济开发区就有风能产业方面的积淀。
从正式挂牌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北京新能源产业基地仍然没有取得正式的“准生证”;虽然有风电产业积淀,新能源孵化中心的整套行政机构也已经基本搭建完毕,但他们仍有诸多招商引资工作要做。
这在外界看来多少有点不正常,但北京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发展现状也并非个例。
合肥市计划在9月份出台出口加工区规划,该规划区由合肥市商务局牵头,具体运营机构是加工区管委会,目前该加工区管委会各类职能机构已经基本架构完毕。
类似的先斩后奏操作模式在开发区建设中屡见不鲜,有许多地方的开发区在未得到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批准之前,就先行开张,提前构架起了整个经济开发区的各类职能机构,并且开始对外招商引资,直到获得正式批准手续。山西省在年初就提出想要建设“能源特区”,但直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实质性进展。山西省政府办公厅人士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他们并不知情建设能源特区的事情。
此前在开发区热潮中,这样的事例屡屡发生。而在新型工业园区概念热炒的语境下,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又开始重新抬头。许多开发区因得不到主管机关的批准而最终在大建大兴后销声匿迹。

十载虚度

工业园区建设先斩后奏的做法,有可能造成其在开发之初就缺乏合理的存在性,但如果定位正确,经过日后的国家确认程序,也可能取得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并不是所有的工业园区都如此幸运。如果在建立之初就没有正确的规划,极有可能让工业园区长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贵州黔东南州凯里市经济开发区成立10年,但管委会负责人发现,10年来他们并没有多少可圈可点的成绩。在开发区成立之初,他们的目标是建设新型工业区,旨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化工产业、电子制造企业等。然而直到目前为止,该园区内只有一家大型化工企业、一家规模稍大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厂,原本落户园区的医药制造企业也于不久前迁出了该开发区。

凯里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目前开发区只有不到三万人口,企业也多为高耗能企业,不太符合高新产业园区的定位。该人士笑言:“我们没什么可宣传的,也许只能作为负面报道的典型。”

据了解,凯里市经济开发区成立10年,其实对于整个凯里市的经济贡献并不明显。该开发区行政上属于县级单位编制,同时承载着经济开发区的特殊经济使命,但10年来这种特殊功能几乎没有任何实现,它与一个普通区县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开发区已经放弃了引进项目的努力。该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人士向记者坦言,整个贵州省经济比较落后,而凯里市则又是黔东南州比较贫穷的一个市。直到目前仍然摘不掉“国家级贫困”的帽子。

前述管委会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他们的财政状况比较吃紧,10年庆典也是低调举办,因为省委已经明确不允许大搞庆典活动,而且他们也没有太多的资金去大办活动;再就是开发区成立10年,发展却每况愈下,这也使得他们不合适大办庆典活动。

凯里市地处贵州东南部,该地发展程度一直以来就不及黔南州。贵州当地大型工业企业或者商贸多聚集在贵州南部地区。凯里市开发区成立10年并未改变这种局面,多数大型化工企业仍然不愿来这里投资建厂,甚至连在开发区成立之初入驻的苗药公司也于不久前撤离了凯里开发区。

“由于缺乏大的产业氛围,企业进驻后常常感到四顾无人,没有良好的商业环境,企业很难生存。”一位接近凯里开发区的人士告诉本刊记者。

成立十多年仍然是空心开发区的不止凯里开发区一家,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如意开发区内称得上规模的企业只有塞北星啤酒,目前该啤酒生产商已被燕京啤酒收入囊中;金桥开发区有一家金桥发电厂作为标杆性企业,其他企业则围绕着发电厂这棵大树而生长;盛乐经济园区有蒙牛、金川开发区有伊利集团。虽然发展10年周边产业环境正在不断成熟,但只有一个标杆性企业终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园区,只有一家企业的园区更像是某个企业的园区,这与区县级行政级别的园区定位相去甚远。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园区 空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