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造福人类太阳能超越商业更有意义

2010-12-14 13:09:17 中国新能源网

短期内造就一批太阳能富豪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太阳能长久地造福人类

2006年,英国《金融时报》杂志刊登了“另类富豪榜”,选出最环保、最节俭、最佳衣着等多位亿万富翁。中国无锡尚德的施正荣荣登“最环保富豪”。这位曾经的太阳能研究专家,成功创办了全球著名的太阳能企业,施正荣利用太阳能创造更多清洁能源的同时,自己也成了富豪。

与施正荣一样,国内还有不少追随太阳致富的人,比如皇明太阳能的黄鸣、江西赛维的彭小峰,南京中电光伏的赵建华、杨怀进,等等。如今,这些“太阳能富豪”每个人身家都以“亿”计。

施正荣:光伏产业超越商业是更大的事业和理想

1988年,24岁的施正荣公派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并于1992年获得太阳能科学博士学位,继而成为了马丁?格林教授研究所的研究员。1995年,施正荣在澳大利亚开始了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创业历程,但几年下来,效果并不理想。

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施正荣结识了在澳攻读经济学的杨怀进(现南京中电光伏董事,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之父”)。杨怀进1999年回国后,看到了光伏产业的美好前景,力邀施正荣回国创业,并告诉施正荣:“我先在国内给你投石问路。”

那一年,杨怀进背着投影仪,带着250多页的光伏产业报告,周游全国,给各地有关部门做科普,介绍光伏产业。可是,杨怀进却被人当成“骗子”,他介绍的光伏产业也无人问津。

后来,杨怀进找到了他原来的老师徐成荣。经徐成荣引荐,杨怀进来到了无锡。在当时无锡市经贸委主任李延人的支持下,项目终于得到了市主管领导的认可。2000年,施正荣举家回国创业;2001年1月,由澳大利亚太阳能电力、无锡信托、小天鹅集团等几家企业共同出资,创办了中澳合资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至此,大陆光伏产业第一家企业落户无锡。

但是,尚德成立之初的两年,进展并不顺利。业内人士也不看好尚德的未来,并声称:又一家只打雷不下雨的企业来到了中国。

当时,施正荣为了给公司节省成本,以半价向一家从纳斯达克退市的公司购买了二手设备,但因产品销路不畅,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几乎做不下去了。施正荣创业时从国外带回来的一些博士,还有几个一起创业的元老,相继离开了尚德。他们认为,施正荣只是一个科学家,经营企业不行。

在尚德最艰难的时候,曾两个月发不出工资,靠股东担保和银行贷款才渡过了难关。当时,一项10万元的工程,在工程款已预支一半的情况下,工程公司员工冲进施正荣的办公室逼债,扬言要搬走设备抵债。

在施正荣感到最危机的时候,德国政府大力度推进“太阳能屋顶计划”,带动了很多国家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2003年,中国也提出了西部广泛利用太阳能计划,这让尚德的产品终于在国内外市场有了销路。这一年,尚德开始扭亏为盈,并实现了1.3亿元的销售收入,施正荣掘得了第一桶金。 [page]

施正荣抓住机遇,立即建设了第二条生产线。

他的这个决定,奠定了尚德在国内太阳能电池制造业的领军地位。然而,这第二条生产线也上得异常艰难,由于资金困难,施正荣没钱购买昂贵的设备,只买了国内的设备和国外的二手设备。当时,施正荣非常坚定,第二条线必须上,没钱也要上。到2004年,尚德的销售收入达到8亿元,利润1.7亿元,产能位居世界第十位。

2005年上半年,尚德公司从高盛、英联、龙科等国际著名投行募集8000万美元的资金,完成了对尚德所有国内股东的股权收购,迈出了海外上市的关键一步。2005年12月14日,无锡尚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以上市开盘价20.35美元计算,持有6800万股尚德股权的施正荣身价13.8亿美元,当日即跻身中国百富榜前五名。

彭小峰:未来五年太阳能将改变人类生产方式

2007年10月8日,《福布斯》亚洲版2007年中国大陆40富豪榜公布,江西塞维彭小峰排名第六,身价达38.5亿美元。

江西塞维是继无锡尚德之后,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又一巨头。2007年6月1日,江西赛维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成为中国企业历史上在美国单一发行最大一次的IPO,也是中国新能源领域当时最大的IPO。

彭小峰大学毕业后在江西一家贸易公司工作,后来辞职创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主要做劳保用品,赚取了第一桶金。2003年,彭小峰去欧洲客户家做客,闲聊时,这位欧洲朋友告诉他,家里马上要安装太阳能光伏装置了,因为德国政府刚刚公布了《可再生能源促进法》。彭小峰突然对太阳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回国后,彭小峰开始对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做了一番调查研究,他认为,或许太阳能是一个机会。他找到了当时阿特斯太阳能公司商业执行总裁佟兴雪,佟兴雪是当年国内少数具备十年以上光伏企业运营管理经验的人才。

两人第一次见面交谈后,佟兴雪对彭小峰说,我一直在寻找一个有魄力、有市场感觉、能把太阳能行业做大的人,你就是这样的人。后来,佟兴雪成为江西赛维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最初,彭小峰的想法是建立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线,甚至买了设备。但佟兴雪建议将电池生产线全部停止,设备退掉,全力向硅片方向发展。佟兴雪的理由是,太阳能电池的上游产业——多晶硅片几乎没什么投资者,多数企业都集中在制造半导体的单晶硅片生产。而多晶硅片的市场份额一直在增长,但大多数生产企业在美国和日本。

于是,彭小峰将自己的投资领域锁定在多晶硅。当时,国内做多晶硅的企业规模也就几兆瓦,如果要把成本降下来,要做到50~70兆瓦才行。50兆瓦的生产线投资要5亿元,彭小峰当时只有3亿元,剩下的2亿元怎么解决?

彭小峰找到他的贸易公司一家供应商——江西新余双龙集团,通过双龙集团与新余市政府的官员谈起了自己要做太阳能产业的设想。当地政府听了很感兴趣,并希望他把基地建在新余。

彭小峰提了三个问题,希望能得到解决:一是资金,二是人才,三是电力供应。[page]

对彭小峰提出的三点,新余市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在资金方面,彭小峰通过信托公司获得了1.2亿元的信托产品支持,同时,江西省财政拿出了3000万元,加上城市经营节余的5000万元,解决了公司的资金问题;彭小峰又从国外聘请了资深的技术骨干,解决了人才问题;最后,新余市政府以0.4元/度的电价,解决了电力供应成本问题。
2005年7月,江西塞维在新余市成立。

彭小峰凭借多年的贸易经验和资源,在公司基地还没建好之前,就签署了大量国际硅原料和设备合同,而且是长期的、价格很便宜的订单。2006年4月,江西塞维开始投产。

由于硅片产品大约70%的成本来自硅料,彭小峰之前签订的低价硅料订单,为江西塞维的快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投产初期,江西塞维的硅片主要销给国内的电池厂商,但质量并不稳定。当时,无锡尚德是彭小峰最大的客户,但尚德没有因为质量问题表示不满,而是与彭小峰一起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2006年,江西赛维投产第一年,多晶硅片产能就达到200兆瓦。2007年6月1日,江西塞维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融资4.69亿美元。江西塞维刚刚成立两年,彭小峰就成为身价过“亿”的“太阳能富豪”。目前,江西塞维已经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企业。

黄鸣:为了子孙的蓝天白云,请用太阳能

黄鸣大学时学的是石油矿场机械,工作后搞石油钻探装备研究,所学专业让他知道,全球尤其是中国的石油储量甚至不够这一代人开采利用的。1987年,黄鸣偶然读到一本美国人贝克曼写的《太阳能——热能转化过程》,让他豁然开朗,有了太阳能,就不必担心石油储量能用多少年了。从此,黄鸣爱上了太阳能技术,并自己开始研究。每次去外地出差,他都拿着笔记本拜访国内太阳能方面的专家学者。

为了研究太阳能技术,黄鸣搞了一个“个体研究所”,白天八小时完成单位的石油科研工作,夜里和节假日搞“地下研究”。黄鸣回忆说:“数年时间,我整个人变成两半人,八小时正式工作,八小时业余太阳能研究,八小时吃喝拉撒睡;半个国营半个个体,半个石油半个太阳能,半个脑力劳动者半个体力劳动者,半个徒弟半个师傅(边学边教别人),太阳能行业的所有工种我都干过。”

就这样,黄鸣自己试制太阳能热水器,做成一台,送人一台,还给别人推销讲解,一个人上楼顶帮别人安装。那时候,很多楼房没法上楼顶,为了安装热水器,他只能爬树上去。黄鸣回忆,最危险的一次,当他爬到最上面的树枝时,再往上一步树枝肯定得断,但离楼顶还差半米。他开始了惊险的尝试,像打秋千一样晃动,晃到最后,他努力向楼顶一跃,“嗵”的一声,重重地摔在了楼顶上,差一点就掉下去。

黄鸣半开玩笑地说:“现在想想挺后怕,最怕的不是说我女儿少了父亲,关键是中国太阳能、世界太阳能少了一个开拓者。”

后来,黄鸣的热水器送多了,送不起了,还欠下了百万元巨债。1994年,一位朋友结婚,黄鸣的全部财产只有太阳能热水器,只好送一台作为礼物。婚礼现场的安装实验让一位厂长大加赞赏。几乎身处绝境的他在这位厂长的点拨下,成立了皇明太阳能有限公司,并成功卖出了第一台热水器。[page]

但真正到市场上打拼的时候,黄鸣才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很多人并不知道。当时,别说是中国,全世界的太阳能产业也处于初级阶段。偌大的中国市场,太阳能热水器总量只有区区8亿元。

没有市场,产品再好也无人问津,黄鸣决定“替天布道”。

1996年12月,黄鸣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企业自己办的太阳能科普报——《皇明太阳能科普报》,每期印量300万份,至今印数累计已达5000多万份。

1997年,黄鸣又推出了太阳能科普万里行活动,几十辆科普车奔波在大江南北,讲解太阳能、提供咨询、散发科普资料。有人做过统计,迄今为止,这项活动行程已达3000多万公里,覆盖面几乎遍及中国所有省份。

2001年,皇明出资1000多万元与国家有关部门联合推出绿色中国——百城环保大型活动,在全国100个城市展开,投入的人力达2万人次。

耕耘必有收获。中国太阳能产业市场容量1995年是8亿元,到1996年是12亿元,此后的数年里,这些数字分别是15亿、20亿、30亿、40亿元,到2002年接近100亿元,2009年达到了600亿元。

谁都无法否认,皇明对我国太阳能产业的稳步增长,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黄鸣本人也拥有了亿万资产。

记者手记

太阳能产业超越商业更有意义

对于施正荣、黄鸣这些太阳能富豪,钱对他们来说已经仅是个数字而已。他们深知,太阳能既是一个能造富的产业,更是一个造福人类的产业。

从2007年开始,施正荣在各种场合演讲,他将20%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环保宣传。施正荣说:我是想利用个人的影响力宣传环保和利用太阳能,可以让更多的人重视环保问题。

施正荣比较喜欢的演讲对象是三类人: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大学生。这些人是社会的精英,同时分别代表决策者、社会责任人和一个国家的未来,他们将是人类环境保护的重要推动者。

每次演讲,施正荣反复提到的一个说法是“超越商业”。他解释说:“从事新能源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解决环保问题。太阳能光伏产业超越商业本身,是更大的事业和理想。”

黄鸣提起创业时的往事,总会说:“讲太阳能故事,在世界上我不能算是最狂热的,但我应该是最执著的。实际上,世界上很多太阳能专家最苦,他们没有实现商业化,他们只是一个铺路石,甚至就是一个‘夸父’,最后牺牲掉了,这样的人有很多,我觉得我是最幸运的一个。”

很多年来,黄鸣为自己的“太阳能梦”不懈地追求并一直坚守着。那些梦想,无论是实现的还是没实现的,他都为此做了积淀。尽管今天的黄鸣已拥有亿万资产,但他认为,对财富的追求只是实现理想的载体。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造福 人类 太阳能 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