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燃气争夺战

2011-04-02 08:20:37 中国企业报   作者: 刘成昆  

“特许经营的公用事业,准入制的管网和燃气经营权,成为渠道垄断的先决条件。而高额的利润空间和庞大的寻租市场,也成为演变为可能的隐忧”。

燃气争夺战

见习记者 刘成昆/文

多地酝酿天然气涨价、“十二五”期间使用比例从4%提升到8%、2015年消耗总量高达2600亿立方米……随着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提升,天然气突然进入加速布局、量价齐升的局面,各种资本也争相进入燃气领域。

“十二五”规划对优化能源结构提出了新目标,天然气的使用比例由4%提升到8%,天然气市场突然间变得极为有利可图,各种企业纷纷进入天然气下游市场,各大燃气企业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加紧布局,并开始向二三线城市延伸,民营资本也在三线城市四处出击。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燃气市场将会呈现激烈竞争的格局。

由于以专营权为特征的区域垄断赋予管道天然气良好的投资价值,各路资本纷纷对各个城市的管道燃气经营权进行争夺。但是部分资金和技术力量较为薄弱的民营资本在获得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后,在后续开发中又过多地考虑投资收益、市场用气规模以及政府配套不完善等因素,使城市管道燃气面临气源不足、投入少、发展慢的不利局面。

特许经营的公用事业,准入制的管网和燃气经营权,成为渠道垄断的先决条件。而高额的利润空间和庞大的寻租市场,也成为演变为可能的隐忧。目前,局部地区已经出现倒卖特许经营权的行为,利用政府关系拿下城市燃气经营权,再高价倒卖给燃气公司。

管网玄机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未来我国将继续促进油气领域的对外开放程度,并逐步实现天然气勘探开发、城市天然气终端销售、天然气发电、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和石化工业等六大领域的外资开放。其中,天然气产业上、中、下游全环节对外资开放,城市管网建设不设投资比例,外商可以独资经营。

准入制度开禁之后,各路资本都意欲介入燃气业务。根据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的分析,随着西气东输的建设和城市燃气的巨大需求,燃气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

以中石油为代表的央企处于产业上游,控制天然气供给,并携资金、政策优势大力进军城市燃气市场;地方国有燃气公司通过地域优势以及与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不断扩展实力;以新奥燃气、新希望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以港华燃气为代表的港资企业与大陆合作较早,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以美孚为代表的外资企业资金雄厚、运营经验丰富。未来的一段时间,我国燃气市场将会呈现激烈竞争的格局。

根据“十二五”规划,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目标初步定为2600亿立方米,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至8.3%左右。供应结构为国产1700亿立方米、进口900亿立方米,其中国产1700亿立方米还包括了煤层气产量200亿立方米和煤制天然气300亿立方米的部分。

这一规划目标的制定,意味着以后我国将进入一个大力发展天然气工业的能源阶段,天然气的使用量将大大增加。各路竞争呈现白热化的状态,并逐渐向三线城市和中小县城推演。

我国规定,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等行业实施特许经营制度,建设部《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明确规定: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公开向社会招标选择投资主体,原市政国企、外资、民资在同一平台上竞争,由政府授予企业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某项市政公用产品或服务进行特许经营。

城市燃气业务属公用事业,燃气管网建设企业并不能自行决断,需要政府依法批准,获得特许经营权。由于城市输送管网建设需要投入巨额资金,重复建设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地下管网交叉敷设将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城市天然气管网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不允许进行重复建设,属于自然垄断性质。因此,获得特许经营权和管网建设后,某种程度上有了排他性的独占权,后来者必须向占得先机者让渡大量利益。

巨头分食

在这场争夺中,三大石油公司尤其是中石油的争夺最为抢眼。

目前在燃气市场走得最远的中石油,它采取的模式是先将整个地区的特许经营权全部拿下来,然后再逐个进行开发。这种自上而下的攻略使得中石油可以采取军团式作战模式,能够迅速占领整个地区,这是其他资本力量所不具备的能力。

“我们是从各个地区级行政区域直接沟通,通过项目推介会直接拿到特许经营权。”中石油一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这种模式,很像房地产市场将小区的房子整栋包下的投资客,不仅财大气粗而且出手果断。

中石油旗下各大油田都有燃气业务,但比较分散,无法形成合力。2008年8月,中石油将其全部零散资源整合至昆仑燃气公司名下,打造整合城市燃气的平台;同年9月,又正式组建了昆仑天然气利用公司,整合天然气,双管齐下布局燃气市场;并成立了离岸的昆仑能源公司,意欲吸收国外资金来开拓国内外市场。

昆仑燃气,已经陆续接手中石油旗下多地城市的燃气资产。2009年5月昆仑燃气出价约10.93亿元,收购母公司中石油集团挂牌出售的八省市的燃气业务资产,包括中石油天然气管道燃气投资有限公司和中石油华油燃气公司旗下多家企业的燃气资产股权,价值10亿元的四川燃气资产也被昆仑燃气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收购,此外还有中石油集团各大油田下属的一些燃气公司。

昆仑天然气利用有限公司主营CNG业务,并负责深圳液化天然气项目(以下简称LNG)的建设与运营管理。现在其市场也已经发展到全国各地,尤其是在CNG业务方面发展迅猛。

昆仑能源注册地在国外,并在香港上市,不但发展国内燃气业务,还在香港等地开拓市场。

依托三家公司,中石油掌握国内几乎所有的天然气管道资源,并沿着中石油的管线发展业务,抢占优势市场。目前已初步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境外的油气骨干管网。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大陆,除了青海、西藏外,昆仑燃气已在我国内陆所有省份开展业务。

而除了中石油的抢眼表现之外,中石化、中海油也在极力拓展燃气业务,并在局部地区形成优势。如山东是中石化的强势地盘,而在福建、广东则是中海油一家独大。三大公司都在力争能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民资出击

燃气市场的利益和份额之间的不平衡以及有限资源的缺口,使得很多公司宁愿赔本赚吆喝,也要先把地盘控制住。

并且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大力发展燃气业务、抢占市场的行为,让其他中小企业有所顾虑,各大公司在抢占市场上动作如此之大,其他公司不得不紧紧跟进,各大燃气公司加大对城市燃气经营权的争夺。

但在中石油管道所及之地,民企、外企无能为力,只得向三线城市发展,并导致像新奥、新希望这样的中小企业不得不加大对市场的争夺,甚至从其他公司手中购买经营权和燃气资源。

虽然CNG的经营权几乎完全市场化了,有场地、资金和气源就可以建设,但前提是能获得规划批准,并且规划也是排他性的。CNG与燃气业务同属天然气下游市场业务,燃气需要特许经营权,两者有相似的特点。两个市场出现的行为体现出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的新特点。

没有气源,企业经营城市燃气业务将无从实施。自然其发展燃气业务的目的也不在经营。某些企业抓住中石油等大型企业发展天然气下游业务的空间,抢占先机获得燃气经营权。在记者参与的多次能源业内活动中,对地方中小城市的燃气经营权,也成为社会资金追捧的热点之一。

大家在抢占下游市场的时候,面临的是气源短缺的问题。中石油旗下一贵州天然气公司人员告诉记者:“气源是个大问题,下游的工业用户都在着急。虽然找到的气每立方米进价只有2.4元,但运至贵州加上运输成本就要4元。而当地市场价格一般在3元左右,我们最高也只能卖到3.5元,所以我们每年净亏损都是5000万元以上。”

中石油旗下的企业尚且缺气,更何况其他没有气源的企业。记者曾采访四川达州一家液化天然气生产厂家的销售人员,其人员告诉记者冬天以外,基本上供需平衡,在冬天用气高峰,公司所生产的液化气根本就供不应求。

既然亏损,何必要做?这对每个企业来讲这是再正常不过的逻辑。但各大企业反其道而行之的目的就是为了抢占市场,铺设渠道,获得市场的特许经营权之后,就拥有了未来能源价格上涨的利润锁定可能。而面对巨大的利益,许多不具备能力的公司开始介入燃气业务,甚至出现了倒卖行为,这种行为对燃气市场的发展会带来诸多隐忧。

利益隐忧

获得燃气经营权,就意味着获得这块市场的寻租权,无论是管网企业还是气源企业都要为这个企业创造利润,哪怕不参与任何具体的经营业务。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与燃气业务不相关的企业也开始介入天然气下游业务,为的是从燃气大餐中分一杯羹。这些企业体现出短期炒作的特征。

近日,本报记者从一业内人士处得知,近期,某些中部省份就出现了十几个CNG(压缩天然气)经营指标,在能源市场悄然叫卖。此外来自能源业内部人士还告诉记者,不久前他参加了某企业老板和故乡某县政府的商业谈判,目的便是想希望借机拿到当地燃气经营权。

“不否认有一些公司在拿到经营权后发现自己不存在经营的后续能力而将经营权转让的情况,但很多地方确实存在许多倒卖特许经营权的行为,这些人一般都与当地政府有一定关系,或者有势力的人。”这位燃气公司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倒卖特许经营权的行为已经悄然升级,有一些人专门注册皮包公司,利用与当地政府的关系拿下城市燃气经营权,然后再高价倒卖给后来的燃气公司。”

很多企业拿下城市燃气管网运营权,再转手倒卖以获得额外利润,被转手后的燃气管网运营权价格更高,这些成本最终会被纳入燃气价格之中,由市民承担。但随着各地市场被各种炒气团瓜分之后,燃气企业要想获得市场,必须从这些炒气团手中购买,抬高价格的情况必然出现。这种不经营只倒卖的行为对我国燃气市场带来诸多影响。

中投顾问研究员周修杰认为,燃气管网运营权转手倒卖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耽误燃气管网的建设,甚至可能使管网建设一拖再拖,导致城市燃气管网建设错过最佳发展期。转手后的买家资质无法保证。燃气管网属于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其投资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运营经验以及充足的气源保障,而转手后的企业是否具备这些条件很难控制。部分企业拿下城市燃气管网运营权后转手倒卖的行为严重危害市场秩序和产业发展。

据记者了解,部分城市已经注意到此现象,部分关注燃气市场健康发展的人士呼吁对没有气源的企业设限,禁入其获得城市燃气经营权,对已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如果因无气而没有开展实际业务的取消其资格。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燃气 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