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Naftogaz:私有化求新生

2011-05-06 13:10:53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 成 键  

出卖股份,对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造,成为乌克兰油气工业摆脱破产困境的唯一选择。

■文/成 键

4月11日,乌克兰能源部长尤里•博伊科表示,乌克兰政府决定出售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以下简称Naftogaz)四分之一的股份,政府计划以至少50亿~60亿美元(约合327亿~393亿元人民币)出售这些股份。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则称,为了优化经营,不排除将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部分私有化的可能。

Naftogaz是乌克兰能源工业中的领头羊,也是乌克兰国内最大的企业之一。它生产了乌克兰国内90%的石油和天然气,年产值占乌克兰国内生产总值的1/8,并提供了乌克兰政府1/8的预算。更重要的是,该公司是俄罗斯油气资源的唯一进口商,还管理着俄罗斯输往欧洲国家的全部天然气,每年的过境运输管理收入达到了30亿美元。

在中东、非洲和拉美地区的许多产油国正在将油气资源收归国有的时候,为何乌克兰政府要急于将Naftogaz这样重要的企业私有化呢?

私有化动因

独立后, 乌克兰油气部门还保留着前苏联计划经济的痕迹。随着改革的步步深入,历任政府都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旧体制已不再适应新的形势。近几年来,乌政府对能源工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包括政府行政机构,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是通过私有化改变所有制形式,建立合乎市场经济规律的垂直一体化股份公司。

乌克兰的石油天然气工业是一个由国家、市场、行政和私人团体共同经营管理的混合体,企业和公司间的关系既模糊不清又错综复杂。作为最大的垂直一体化能源企业,Naftogaz集团承担了大部分油气的生产、运输和销售工作。由于既要以低廉的价格向居民提供消费用天然气,又承担了为乌克兰政府提供政府预算的功能,再加上自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费用一再上扬,而国内天然气消费企业缺乏支付能力,所以该企业多年来一直出现巨额亏损。

Naftogaz的下属子公司乌克兰天然气公司曾在2010年对外宣布,2009年10月1日起,乌国内公共供暖企业拖欠自己的天然气货款已达到9.27亿格里夫纳,已结清的款项数额仅占货款总数的19%。拖欠款项直接影响了乌克兰天然气公司筹集资金,支付进口的天然气货款。

前总统尤先科曾经表示,“Naftogaz事实上已经破产”。而前总理季莫申科则试图推动该企业破产程序与俄罗斯能源企业进行合并。乌克兰独立以来,Naftogaz作为能源企业存在的主要使命不在于赚取利润,而是维护长达3.6万公里的天然气管线及配送系统的功能,以维持乌克兰国内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运转。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巨额债务的影响,Naftogaz的支付能力和管道维持能力直线下降,正常运营已难以为继。因此,对该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造成为乌油气工业摆脱目前困境的惟一选择。

公开出售Naftogaz四分之一的股份,有助于乌克兰政府通过资本市场引进急需的国际资本,对企业按照现代企业标准进行改造。吸引大型国际能源企业重返乌克兰能源市场,为乌克兰提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维持和扩大原有天然气管道的运能,使乌克兰更好地扮演稳定的能源过境国角色。对Naftogaz的私有化,是乌克兰作为能源过境国现阶段能采取的最佳措施,和拉美、非洲等主要产油国将油气等战略资源进行国有化的做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当然,有鉴于Naftogaz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乌克兰政府不会对该企业进行完全的私有化。

俄乌博弈

乌克兰政府对包括Naftogaz在内的能源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造,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深刻的地缘政治博弈考量,俄罗斯因素成为最重要的推手。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使自身天然气出口可顺利通过相关独联体国家并为落实俄长期天然气出口计划提供保证,始终由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出面,利用组建合资企业,以控股、参股或签署长期协议等方式掌控其他独联体国家的输气系统。

前苏联在独联体各国留下的输气管网中,乌克兰的管道长度和配送体系均仅次于俄罗斯,无疑是Gazprom最感兴趣的战略资产。俄方一直在通过各种手段方式,试图获取对乌管线的控制权。乌克兰方面也对此保持警惕,双方之间的制衡与反制衡冲突非常激烈。俄罗斯动辄以减少甚至中断油气供应为手段向乌克兰施加压力,反过来乌克兰则以切断联系俄罗斯与欧洲的油气管道作为报复。此外,乌克兰经常在未经俄罗斯允许的情况下,截留过境运输的俄罗斯天然气,并以倾销价转卖他国,这一点也令俄罗斯异常愤怒。

就对Naftogaz处理而言,2010年2月,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打算重建天然气运输系统管理三方财团,借此降低基辅出口天然气采购价。2010年5月,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宣布将出售给乌克兰天然气的价格降低约30%的基础上,提出要将两家公司合并。实质上,通过企业合并的方式,Naftogaz的全部股份和乌克兰天然气管道运输系统只能换来联合公司5%的股份,而实力雄厚的Gazprom却将获得梦寐以求的天然气管道系统管理权。

最后俄乌双方达成的初步意向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合资公司,但乌方提出的乌天然气运输系统获得每年不低于1000亿立方米运量和俄罗斯停止建设南流天然气管道的合作前提,显然难以得到俄罗斯方面的支持。

4月20日,普京宣布,北溪的管道铺设工作将在7月完成,并将开始注入测试管道用的天然气,预计10月开始向欧洲消费国输气。随着北溪管道的开通,经乌克兰的运输量将降低到每年700亿立方米,这对主要依靠过境费维持收入的Naftogaz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因此,我们既可以将乌克兰这家主要能源企业进行部分私有化的行为,理解成亚努科维奇总统对乌能源体系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励精图治之举,也可以看做是乌克兰方面通过股权转让吸引国际战略投资者尤其是跨国能源企业进入乌克兰能源体系,以对俄方北溪和南流的应对之策。

任重道远

乌克兰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是俄罗斯主要的能源管道过境国,俄罗斯出口欧洲的90%的石油和80%的天然气都要途经铺设在乌克兰境内的油气管道。但是乌克兰能源工业85%的机器设备和设施、5%的天然气工业设备、62%的气井和84%的专用机械设备使用寿命已经过半。境内大约70%的天然气管道、80%的天然气压缩机泵站使用年限都超过了20年,已不符合设计时的使用要求。

乌克兰政府于2009年12月颁布了《2009-2015年乌克兰天然气运输系统现代化改造规划》,计划对天然气运输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但所需预算高达25.7亿美元,负债累累的乌克兰政府显然无法承担。

只有引进国外先进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才有可能进行商业化开采和加工,进而扩大国内的油气产量,降低对俄罗斯油气的依赖程度。但由于国内政局动荡、政策不透明,以及许多非市场化的因素,造成了包括埃克森、雪佛龙、马拉松、范科等在内的国际能源巨头铩羽而归。

乌克兰身处俄罗斯和欧盟两大巨人之间的地缘政治格局无法改变。但从现实角度出发,保持等距离外交和战略平衡,可能才是乌克兰本国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乌克兰 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