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新闻链接】美伊角力 油市迷离

2012-02-22 16:49:04 中国石油石化杂志   作者: 吴清  

欧美和伊朗虽然战争一触即发,但在核问题上还是有节制的在过招。因此,中国政府及石油企业应该更加积极地准备应对。

1月23日,欧盟成员国外长在布鲁塞尔通过决议,决定禁止成员国从伊朗进口石油并对伊朗中央银行实施制裁。欧盟最终还是在伊朗核问题上下了“狠手”。强硬的措施传达了欧盟各国逼迫伊朗在核问题上让步的决心。

没等欧盟对伊朗石油禁运的决定生效,伊朗政府已率先采取反制措施。伊朗石油部长罗斯塔姆.加塞米1月29日说,伊朗“不久”后将停止向某些欧洲国家供油,将抢先拧紧“原油龙头”。本就紧张的伊朗局势火药味愈发浓烈。

在欧洲与伊朗唇枪舌剑、相互威胁石油禁运的同时,欧盟正深陷6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而伊朗国家收入的80%来自石油出口,因此这场对抗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自杀式攻击”。

有节制过招

欧盟制裁条款确认,欧盟成员不得再进口伊朗原油及石油产品;对原有合同,欧盟成员须在7月1日前完成交易,实质上就是欧盟对伊朗实施了石油禁运。由于欧盟不少国家一直对伊朗的石油依赖较深,之前欧盟内部还就此分歧颇多,此时达成协议,多少令人猜想。

对此,中国现代国家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田文林认为,原因有三个方面。随着页岩气等非传统能源和深海油气田开发得到快速发展,欧美对伊朗和中东地区的能源依赖正在逐步减少,这是大背景。这些年,伊朗和西方一直交恶,西方各国已在逐步减少与它的经贸往来。这次举措还有一个关键就是沙特等海合国家明确表示,将弥补伊朗“断供”后的部分,让欧盟各国后顾无忧。最后,如果伊朗拥有核武器,中东,这个欧洲的动乱之源将永无宁日。这同样是欧盟的底线。

尽管对欧盟的制裁针锋相对、言辞高调,但连日来伊朗一边推迟了议会有关向欧盟中止出口石油的讨论,淡化对美军海湾部署的关注,一边认真接待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核查团。有分析人士据此推断,伊朗已悄然“降调”,软化了一贯的强硬立场。在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贺文萍看来,“伊朗可以打的牌还是较少,毕竟实力决定一切”。

另一个当事人欧盟的态度也颇为耐人寻味,把制裁的最后期限放到半年后的7月。“一方面是给对伊朗石油依赖较深的南欧各国一定缓冲时间,更多的是给双方和伊朗局势留有一定余地。双方现在都是打拉结合。”田文林表示,“欧洲与伊朗仍寄希望于谈判而非对抗,所有强硬动作的目的都是希望对方按自己所提的条件就范。”

战争一触即发?

在欧盟和伊朗针对石油你来我往、斗智斗勇的同时,美国武装力量也正在伊朗周边地区加紧部署。除升级改造“巨型钻地弹”,使之具备打击伊朗最坚固地下核设施的能力外,美国“企业”号航母战斗群3月初也将抵达中东水域,美国一支特种部队已经悄然接近伊朗,而伊朗近邻以色列则早已虎视眈眈,战争机器一触即发。战争阴云开始在中东上空密布盘旋。

对于伊朗这个中东油气大国,美国垂涎已久。美国控制中东石油的梦想,必然会因伊朗拥有核武器,而受到更大的阻碍,甚至夭折。此外美国更担心的是,核武器可能会从伊朗扩散到阿拉伯伊斯兰恐怖分子手中。后者将会给西方尤其是美国,带来无穷灾难,防不胜防。而控制了伊朗石油和世界能源通道,又能长远阻挡中国崛起,一箭双雕,诱惑力实在很大。因此,美国不发动战争的底线是伊朗不制造核武器、不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在田文林看来,目前欧美和伊朗的局势处于一种倒U字形的结构之中。刚开始时欧美和伊朗的战争可能性很低,随着双方博弈的升级和对抗措施的不断推出,冲突可能性大大增加。现在就处在这样一个倒U字形的顶端,俗称战争窗口期。如果双方不克制,战争一触即发。如果度过这个窗口期,战争的最佳时机错过、开战驱动力减少、核发展后开战成本逐步提高,战争可能性就会逐渐降低。

美国大选在今年11月。此前已深陷伊拉克、阿富汗战争泥潭和经济困境的美国国内反战情绪强烈。为避免世界其他国家效法欧盟的做法和刺激美国、以色列动武,当前伊朗的做法应该不会过激以免引来公愤或者军事打击,会相对低调和理性。

这场博弈中另一重要力量俄罗斯对伊朗问题也一直很上心。为使伊朗核问题走出僵局,俄罗斯近来加大了调解力度。去年底俄罗斯驻联合国大使丘尔金就曾强调:“俄罗斯会尽最大的努力阻止2012年爆发这场地区性灾难。”

至少从目前来看,无论是欧美还是伊朗等都不希望战争出现,所以虽然时有过招,但还会尽量克制。不过贺文萍认为,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也会变化,因为美国历史上做惯了老大,最受不了国外的威胁;民众内心也是认同西部牛仔式的强硬总统。同时,现在以色列对伊战争也是箭在弦上,只要双方有过激行为或者以色列捅娄子,美国也肯定也会被动卷入。

未来存变数

在伊朗暂时收手的同一天,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要员抵达德黑兰讨论核问题。伊朗官员自称对前景“很乐观”。西方舆论中却少见乐观情绪。他们更倾向于将伊朗挥舞拳头间歇之时递出的橄榄枝看成是为其核计划争取时间的手段。

作为软化姿态的一步,伊朗目前正在接受IAEA的调查。可以预见的是,如果IAEA代表团能与伊朗达成相对积极的成果,那么局势可能会向缓和的方向发展;如果代表团与伊朗谈崩,双方可能都会更加强硬,欧盟和伊朗间的石油禁运也将转眼成为现实。

此前欧盟表示储油充分,足可对抗伊朗禁运威胁。根据总部位于法国的国际能源署统计,德国有2.83亿桶油,可支撑百余日,法国则有1.6亿桶存量,可支撑90天。但如果欧盟对伊朗“禁油”,势必会伤害到自身经济,令深陷欧债危机的欧洲大陆雪上加霜。

伊朗身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原油日出口量约260万桶,其出产的石油有20%约50万桶出口到欧洲。其中,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是欧盟成员国中进口伊朗石油最多的国家,也正是此次欧债危机最严重的国家。“随着国内经济困境的加剧,南欧几国肯定会借此向德国等国要求经济援助,最终压力又会回到美国身上。而伊朗的强硬态度也可能会缓和,这就让欧盟和伊朗间的石油禁运举措未来存在诸多变数。”贺文萍表示。

回到欧美和伊朗争议焦点的核问题本身,实际上,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为阻止伊朗研发核子武器,已与后者纠缠长达十余年之久。分析人士指出,伊朗正从长远战略利益考虑,希望成为一个完全掌握核技术、拥有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并已将这一点与民族自豪感以及地区大国的标志相联系,外力很难阻止。

显然,现在就开始针尖对麦芒甚至动武不是伊朗和西方愿意看到的。在中国石油大学教授马宏看来,最有可能和理性的结局是美国、欧盟和伊朗都退让半步,伊朗不发展核武器,但在原子能和国际更加严格和规范的监督下和平利用核能,限制也会更多。

毕竟从历史上看,无论是朝鲜还是巴基斯坦都经历过多年的努力和美国抗争,最终都还是拥有了核武器。

影响油价有限

伊朗与欧盟之间的“石油战”不断演绎升级,使得中东地缘政治成为当前国际原油市场最大的扰动因素。作为主要替代品,中东其他国家以及俄罗斯的原油价格近期亦显著上升。

受国际油价支撑,国内三地原油变化率至今已连续10多个交易日走高。大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金银岛测算,截至1月30日三地原油变化率达3.37%,接近4%的调价红线,成品油调价窗口隐现。东方油气网分析师程瑞锋表示,若布伦特原油继续走高至113美元/桶之上,并保持一周时间,就有望开启调价窗口,而在当前伊朗紧张局势刺激下这个显然也并不是难事。

如果美伊战争爆发,伊朗可立即封锁霍尔木兹海港,使储量和出口量占全球2/3以上的中东石油无法外输。这立即会使世界石油价格一夜之间爆涨,全球经济复苏遭殃。

对欧盟石油出口受阻正在让伊朗的石油出口减少。不过因为伊朗石油主要出口区域为亚洲,欧盟的禁运制裁短期内无法伤及伊朗根本。同时,为保证继续留住现有客户和保障国家最大财源,伊朗肯定会对目前继续进口伊朗石油的国家采取更多具有实际诱惑力的优惠措施。“对于中国这个石油进口大国来说,会是一个潜在利好。”田文林表示。

马宏则认为,如果伊朗局势进一步恶化,短期来看冲至200美元都有可能。但从长期来看,只要不出现大规模战争等极端情况,沙特等海合国家有众多的剩余产能、利比亚石油供应也在恢复,能弥补伊朗断油缺口。另外,欧债危机持续,全球经济复苏艰难,能源需求下降。伊朗为保证现有的石油出口量,会对出口国实行更加优惠的价格,未来国际油价有可能会平稳甚至下行。

中国积极应对

路透社在近日瑞士达沃斯论坛采访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西方实施禁运令后,伊朗届时依然会维持目前每日260万桶的石油出口量,相当于全球石油供应的3%。这些石油几乎全部将输往中国,中国将成为欧美和伊朗博弈的最大赢家。

实际上,中国远没有那么轻松。在欧美和伊朗间斡旋的中国更像处于“伊朗问题困境”之中。对中国的国家利益而言,与华盛顿的关系显然远重于和伊朗的关系,美国是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如果觉得中国故意破坏对伊朗的制裁,除去对中国石油公司的直接制裁外,美国还会有许多手段针对中国。另外,中国还需考虑另一石油生产出口大国沙特对伊朗核计划的坚决反对。中国多年来一直在发展与沙特的关系。

近期,温家宝总理对包括沙特和伊朗交恶的中东数国进行访问的行动也被外界分析认为是由此而来。“这样一方面向伊朗明确了中国肯定不会支持伊朗的核武器发展和战争举动,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不会完全随着欧美各国的政策变动。中国目前的政策是尽力维持现有和平现状,并尽量保持态度的中和,不得罪任何一方。”马宏表示,这样同时可以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以应对伊朗局势的极端情况出现。

这次行动也被外界分析认为是韬光隐晦外交政策后的一次主动出击,显露出中国政府的智慧。田文林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中国还可以更加积极起来。因为美国等国是否对伊朗动武不仅看伊朗的应对举措和国内局势,而且有一个重点就是看中俄的态度。中国应该把自己意图明白地传递出去,制造求和平发展国际舆论,切实有效地对伊朗局势施加影响。这是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必要之举,也能在树立国际威望的同时赢得中东地区人民的内心支持。

伊朗和西方之间的对峙关乎世界和平,对中国也是一个挑战。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中国石油企业,在现有格局下,都应该继续从伊朗进口石油和保持原有合同。这样既能切实享受到伊朗石油出口价格优惠,实际上也是变相地对伊朗的政治和经济支持,又不会引发欧美的直接反对。同时做好相应的充足准备,针对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拟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文章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友情提供)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美国 伊朗 分歧 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