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香港回归迈入15年华,而粤港电力“互联”已有33载。南方电网公司2日称,公司成立10年来,高度重视与港澳两地的供电合作,双方不仅实现联网和电量互送,还逐渐形成多领域合作机制。
联电网:粤港电力互送互援
1890年12月1日下午6时,中环商业区亮起了电灯,香港由此开启了用电历史。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与变迁,香港电力工业紧随经济社会前行的步伐,飞速发展。
作为香港两大电力企业之一的中华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电力”),更是通过与内地电力企业的长期合作与探索,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和谐与经济的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的广东电网,面临着发电装机容量不足与电网结构薄弱的困境。
经济“快步走”与电力供应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经济特区深圳,电力需求年增幅高达37%。而当时,香港电力却处于富余状态。如何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争取港电支持,成为广东解决用电之急的重要课题。
1979年3月29日,广东电网与香港中华电力签订协议,向中华电力购电。
同年,粤港联网一期工程启动,从香港新界粉岭变电站架设双回66千伏输电线路,直达深圳水贝110千伏变电站接入广东电网。
粤港实现联网,缓解了深圳电力需求的燃眉之急,更开启了粤港两地电量互送的互联时代。
同时,香港中华电力也加强了与内地电力企业的合作。一方面,中华电力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展开创造性合作——中华电力持有中广核合营公司25%的股权,并签约购买大亚湾核电站70%的电力;另一方面,中华电力租赁广州抽水蓄能电站60万千瓦的机组配合调峰。
随着上述发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大亚湾核电站至香港大埔双回、深圳至香港元朗双回共4回400千伏线路,香港与深圳蛇口、罗湖和福田地区7回110千伏/132千伏联网线路等电网“桥梁”被搭建起来,广东与香港的送电潮流也悄然发生转变。
由内地生产的电力被源源不断地送入香港,满足着近1/4香港居民的用电需求。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大亚湾核电站累计商运上网电量2519.69亿千瓦时,输港电量为1763.78亿千瓦时。
随着香港清洁能源使用比重的不断增大,2009年,在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与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的见证下,中华电力与中广核签署了延长供电合约,供应核电的年期由2014年起延长20年至2034年。与此同时,自2014年起,每千瓦时供电费用将减至港币6角至6角3分,相较于2006至2008年的电费水平,降幅最多达12%。此举为香港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长期电力保障。
立机制:提升粤港电企水平
据广东电网的统计数据显示,自与中华电力联网以来,双方的交易电量累计已超过510亿千瓦时,最大交易电力超过200万千瓦。而且,粤港电量交易规模仍在不断扩大。在这些庞大的数字背后,是南方电网与中华电力长期以来形成的合作创新机制。
据南方电网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电力交易定期沟通协商机制下,南方电网与中华电力保持着稳定的交易关系,每年都会根据供需情况商谈交易安排,并就燃料成本、汇率等影响因素交换意见,确保合同条款明细完善并严格执行。双方凭着相互支持与理解,实现了“商业无纠纷”。联网运行方面,双方成立专门的沟通运行小组,不断改善和优化联网软硬件条件,在出现问题时做到及时启动应急支援,保证联网电力的安全稳定供应,实现了“运行无重大事故”。
值得一提的是,“粤港澳电力服务研讨会”的常态化开展,以及粤港澳电力企业高峰论坛的连续举办,为粤港澳三地电力企业的电力服务、精益化管理、智能用电等方面提供了充分交流的机会,也为三方业务合作的开拓、地区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如何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起到明显促进作用。
在常规合作的基础上,南方电网还主动延伸合作机制的触角,与中华电力在高层互访、人员培训、技术交流方面开展积极合作。其中,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对标香港电力先进企业的举措最受瞩目。据了解,自2010年以来,为实现“五年实现与香港国际先进电力企业接轨”的发展目标,深圳供电局与中华电力在可靠性与科技创新、资产管理、营销服务、人力资源、信息化、绿色环保等六个领域实现对标,形成成熟的接轨方案体系,并分解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今年以来,深圳供电局还在对标上实现了“三个转变”,即:重点从技术交流向管理交流转变,参加人员从以技术人员为主向中、高层管理者为主转变,范围从全面对标向深度对标转变。此外,深圳供电局还与中华电力建立了社会责任共建机制。
在第三方客户满意度、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城市用户停电时间、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评级、变电站总容量等指标方面,持续向好的数据,充分印证了深圳供电局在与香港合作对标后,在管理理念和方法上发生的深刻变化。
看未来:深化合作助推和谐发展
回溯香港回归以来的15年,粤港电力企业合作的不断深化,不仅为两地社会经济和民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对电力企业自身发展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对香港方面来说,广东核电的输入与南方电网科学的联网运行与支撑,是对其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提升,同时也突破了香港环保容量的限制,减轻了香港新建发电机组的用地、发电排放等压力。在香港回归庆典、亚运会等重要保供电项目上,粤港电力企业共同完善保供电方案,特别是内地加强设备巡维,向香港提供应急备用电源支持,为香港见证重要历史时刻提供了重要保障。
对广东方面来说,来自香港的电力支援,缓解了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用电压力。
更重要的是,与香港先进电力企业的全面合作与对标,使南方电网下属的电力企业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有助于其在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优化用电服务上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电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就在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之际,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内地与香港合作,以便进一步支持香港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意味着,在携手合作、共同发展道路上已经取得非凡成绩的粤港两地电力企业,将实现更加紧密的合作。
据南方电网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下一步的合作中,南方电网将针对香港地区机组关停现状,为香港提供充足供电保障,通过开展2016年增送香港50万千瓦电力专题研究以及向香港增送核电的专题研究,使送电计划得到落实。在运行方面,南方电网公司将按照有关运行标准,严格控制送港联络通道断面潮流,并加强对关键设备的特巡特维,全力保障对香港的供电。
此外,南方电网还将在电动汽车、大湄公河次区域项目开发、新能源开发及应用、智能电网研究、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加强与香港电力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在助推粤港两岸和谐发展的同时,使两地电力企业的能力与水平跃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