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应对气候变化 慎用自然资源

2012-08-06 15:43:33 中国政协新闻网

德国前总理格哈特。施罗德在2012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上呼吁新兴工业化国家制定出“绿色经济”目标,以免“迎头赶上”的工业进程转化成一场无法控制的危机。以下为演讲文字实录:

本次大会关于绿色经济与包容性增长的主题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只有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生态现代化才能保障未来几代人的生活。令人高兴的是,中国已经做出了“绿色经济”的承诺,这一点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得以体现。

我确信中国有能力并且将在世界经济生态现代化进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因此,中国和欧洲的紧密合作是我们的共同兴趣所在,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我们正在经历的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给环境和自然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有一个数据能清楚地表明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有多么艰巨: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从70亿增加到80多亿,其中四分之三将生活在城市。大城市消耗了全球约四分之三的能源,同时也产生了相同比例的排放。在未来20年里所增加的10亿人口将给交通基础设施、水和能源的供应,以及废物处理带来更多难题。

20年后的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儿孙所生活的地球会不会充盈着不断扩张的大城市、资源争夺战,以及环境灾难?抑或我们大家携手找出一条积极的出路?

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够找到一种方法来好好营造我们的未来。众所周知,经济和人口必须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增长。我们必须树立对我们这个星球所共同承担的责任意识。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有可能有效应对全球化、城市化和气候变化的挑战。

如果要让城市及乡村的人们都能生活在安全、公正的环境中,不坚持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这一切的。鉴于此,我们应该从政治上达成共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谨慎使用自然资源。同时,这不仅仅是政治家们的任务,也是企业的责任。

正如此次会议所阐明的,绿色经济和包容性增长对中国也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发展了30年。在欧洲国家150年的工业化进程中出现过的环境问题,近几年正困扰着中国。高速发展对生态造成的严重后果,不仅体现在环境上,而且也对整个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在生态现代化的过程中,欧洲人可成为中国的政治伙伴并在技术上予以大力支持。这也是我们自身利益所在,如果没有中国的进步发展,气候变化和可持续能源供应两大全球性问题不能得以解决。

气候变化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已经影响到了农业生产、饮用水供应和城市生活质量。气候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的生活条件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阻止气候变化或者限制气候变化方面,欧洲和中国应该起带头作用,达成共同的策略,应该在国际上达成一致,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气候变化。

工业化国家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者,必须担负起特定的责任。如果不想以牺牲子孙后代为代价,除了制定以气候为主导的能源政策外,别无其他选择。这意味着需要制定可持续的能源政策。只有致力于能效和可再生能源,这一政策才能成功。在获取能源资源方面,中国和欧洲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即自身资源的缺乏,特别是天然气和石油。由于中国自身经济的发展,未来对资源的需求大大超过欧洲。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应对这一情况的最佳办法。在未来几年,中国将大力发展对风力、水力、太阳能的利用。在过去的10年中,德国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增加了3倍。这也是由于10年前德国决定逐步淘汰核能,目前已关闭了最老的7个核电站,到2022年,德国将不再拥有核电站。

欧洲和中国能够而且必须更紧密地合作。我认为应该是这样一个模式:欧洲提供改革创新,中国生产、进而掌握技术。我相信此次大会将对此做出重大贡献。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