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PEW)发布《谁将赢得清洁能源竞赛:2012年版》报告,报告成称“中国是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袖。”
5月,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的独立机构气候委员会在29日发布的研究报告《关键十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报告,报告称“中国防止气候变化的努力全球领先。”
就在2013年初中国大规模爆发PM2.5雾霾危机后,国际研究组织接连发布报告,极力赞扬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港媒对此发表了质疑的态度。港媒称,如果凭借近期公布的几份报告对中国做出的高度评价进行判断,你会很容易产生如下印象——在采取最佳环保措施方面,中国正走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前面。
作为内地媒体,我们多年关注中国能源及环保发展情况,援引以上两份报告中的数据以及分析,中国确实在发展清洁能源以及环境保护方面苦下功夫,但中国为实现各类环保指标付出的成本巨大,效率低下。绿色领袖的头衔,是现在正处努力阶段的中国无力承受之褒奖。
我们综合两份报告中的具体指标,逐一进行核对。
中国电力需求增长明显放缓。
中国经济正处于求发展的快速膨胀阶段,电力需求增长的减缓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弱复苏。如果报告以电力需求增长减缓为量化指标,显然不符合中国国情。发电的单位能耗才是真正具有参考意义的指标。
能源消耗总量大、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排放量超标才是中国电力污染的症结所在。从目前情况看来,我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方案”至今难产,70%以上的电能仍来自火力发电,发电的单位能耗居高不下,由于火力发电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已经致使中国13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遭到雾霾污染。
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大幅提高
从中国目前发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12年底,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已超过20%。与国外的标准不同,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在最近几年中中国水电发展迅速,远远超过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这意味着“20%”中真正来自新能源的发电量并不多,2012年风电发电量约占全国总上网电量的2.0%,太阳能在其中的贡献更是少的可以忽略不计。
除此之外,新能源发电的弃风弃电现象严重,发电总量远低于装机总量。就2012年风电数据来看,全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890小时,这一数据相比2011年的1920小时减少了30小时,比起2010年的2097小时更是大幅下降。据中国风能协会统计,2012年风电弃风损失的电量为200亿千瓦时,相比2011年的120多亿千瓦时增加了近一倍。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近况细究下去远没有澳大利亚气候委员与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所说的那样的乐观。
中国煤炭用量增长明显趋缓
最近几年,中国煤炭下行趋势明显,煤价一路大跌。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煤炭行业自身的衰荣周期变化。本世纪初的电力体制改革使社会对电力的需求激增,煤炭行业一时受到市场与政策的双重鼓舞迅速扩大生产。产能过剩、供过于求是目前中国煤炭用量增长明趋缓的直接原因,而并非是政府出于环保目的有意为之。就在年初的雾霾污染出现之际,专家还在不断呼吁为治污限制煤炭消耗总量。
碳排放增长幅度远低于预期
澳大利亚气候委员会的报告中值得注意的描述是,内容中没有说中国正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而是说增长的步伐放缓。换言之,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仍在增加,只是不像以前那样迅速而已。荷兰环境评估机构报告中一张图表显示,直至2011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速度都十分惊人。2011年,化石燃料燃烧和水泥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中国增加了8.2亿吨,这相当于当年德国和罗马尼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
一边是中国人正饱受着工业污染带来的环境苦难;一边是多个国际研究机构接连将“绿色领袖”的漂亮帽子带在中国头上。这让为了呼吸洁净空气,为了饮用水源安全而艰难努力的中国人实在难以接受。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政府从未放弃过环境治理,保守估计10年间用于环保的总投入总计在4万亿元左右。但环保10年4万亿,不仅无大改观的同时部分生态环境还在持续恶化,即便国外研究机构敢于向中国献上桂冠,中国都无颜面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