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俄能源“马拉松”继续跑

2009-08-19 14:51:02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 韩立华  
中俄能源合作马拉松还得继续跑下去,一方面原因是技术问题难以克服,另一方面原因是俄罗斯的投资环境短时间内难以改善。
中俄能源合作马拉松跑到2009年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经过中俄两国政府以及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中俄油气合作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贷款换石油协议、《关于天然气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签署都让能源行业欢呼沸腾。目前,在上游,两国相关企业组成了合资公司并已开始在俄罗斯从事油气勘探与开发;在中游,两国签署了长期原油贸易合同,并在石油管道建设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下游,双方组建了合资公司并计划在中国进行炼油生产并发展加油站业务。
在乐见诸多亮点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未来的中俄合作之旅并不轻松。实事求是地看,真正能够算得上成就且具有实质意义的项目,只有远东输油管线中国支线。因为目前中俄在上游领域的合作进展相当缓慢,天然气管道项目基本上还在纸上谈兵,中俄能源马拉松还得跑下去。
技术问题难以克服
俄罗斯的亚洲部分是全球油气勘探程度最差的地区。这里的自然条件极端恶劣,常年不化的冻土带使一年中只有四个月的时间可以工作,根本不具备可以使人长期定居、工作的环境。漫长寒冬所带来的恶劣气候条件和极为不便的交通,使勘探成本和风险大幅度增加,对远东开发形成了巨大的牵制。
在这样一个地区要实现油气的远距离运输,必须要有足够规模的大型油气田或油气田群作为资源保障,也必须要有较好的交通条件来降低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和管线运输成本。不具备这些条件,就形不成规模经济;没有规模经济,企业很难获取足够的资金来对其他地区进行更深入的勘探和对油气田进行开发。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发现新油气田与大规模开发之间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在勘探程度低的远东地区,地质勘探工作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周期。如果没有足够的工作过程,不可能对地下资源得出比较明确的认识并获得重大发现。而在低认识程度上所做出的评价和预测必然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没有准确的和尽可能详细的资料,仓促上马的工程很难会有好的效益。
与上述自然条件恶劣,勘探程度低相联系的另一个客观现实是远东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由于远东地区人口密度很低,“有效经济区域”仅是绵延数千公里的狭长地带,道路建设、交通运输及通信费用相当昂贵,公路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相当落后。开发该地区的油气资源,不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油气开发、输送、炼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还要配套发展其他事业,提高整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这必然要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前苏联时期,为了开发西伯利亚油田,当时的执政当局动员了全国的力量。现如今,俄罗斯政府是否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俄罗斯经济何时能够走出危机?俄罗斯政府是否有足够的手段来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利益?这些都是未知因素。
投资环境难以改善
即使自然环境、技术因素造成的难题可以克服,俄罗斯的投资环境短期内也不会改善,这是制约中俄能源合作的最大难题。
俄罗斯传统上是一个“法制虚无主义”国家,法律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吸引外资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稳定,某些已通过的正式法规在执行中往往被中途修改。俄罗斯司法系统还存在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潜规则”,执法和司法不是以公开透明的法律法规来管理,而是依个人或地区、部门的意愿来管理,存在着大量“暗箱操作”现象。此外,政府和议会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也都存在互相扯皮、有法难依的现象。要改变这种局面,显然短期内很难实现。
俄罗斯民族文化中缺少“互利共赢”意识,这使得俄把出售油气看做是对他国的“恩赐”。俄对外政策的核心思想是实用主义。在能源国家利益层面上与外国针锋相对,寸土必争,是普京总统八年任期里最鲜明的俄罗斯民族气质和风格。俄在重大原则利益问题上一贯“以我为主”,善于制造可控事件来达到己方目的,这不能不令人对长达20年的“贷款换石油”协议的落实产生担忧。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当油价变化对己不利时,当企业遇到困难和各种利益协调不畅时,俄方会否严格履约是个问题。
另外,俄与欧、美、日均保持着密切和比较密切的能源合作关系,这对中俄深化能源领域合作、共同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油气资源以及管道建设,产生着十分微妙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影响。虽然中国是亚太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油气消费市场,但俄对外油气合作战略布局的主要方向仍是欧洲。对俄而言,拥有多个稳定的大宗油气资源出口和销售渠道,既可以减少市场单一的风险,有利于保证俄能源工业的稳定发展和能源外交的回旋余地,又可以通过油气向东出口来刺激和加强俄同西方的联系,恢复自己对上述地区的影响。因此,俄罗斯对华油气合作仍存在着一定的可变成分。
合作共赢 势在必然
尽管中俄能源合作马拉松还要跑下去,但是再长的比赛也有终点。中俄两国有着东北亚地区最佳的油气匹配关系和地缘优势。在该地区石油市场所具有的四方面最佳要素匹配中,俄罗斯占有资源优势,中国占有市场、资金和高素质劳动力优势。从战略高度看,中俄作为本地区相互毗邻的最大的油气资源国和消费国,通过对该地区能源项目的合作开发,完全有可能逐渐形成经济上的“共生”关系,成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虽然十多年来中俄油气管道合作一波三折,两国加强油气合作的政治意愿却从未动摇过。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俄对华石油供应从每年50万吨上升到每年1500万吨;两国在相互投资、组建合资企业、共同勘探开发、油气管线建设、下游加工销售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多项突破;合作正迈向多层次、全方位的新阶段。事实本身说明了中俄开展油气合作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有利条件。如今,中俄能源合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从纯粹的经济合作范畴上升到了增进两国互信和巩固双边关系的高度,加强油气合作是中俄两国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做出的重要战略抉择。多方面情况表明,中俄长期合作的有利格局已经形成。
首先,从能源战略层面看,俄要确保国家能源出口安全,关键是实现油气出口多元化,减少对欧洲的依赖。为此,加强与中国的油气合作是其不可回避的战略性选择。
其次,从发展战略层面看,俄东部开发战略关系到其崛起的可持续性,而要推进东部振兴计划的实施,大力开发东西伯利亚的油气资源是关键。为此,俄有必要加强与中国的能源合作,通过实现两国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促使其尽快融入亚太经济。
第三,从外交和安全战略层面看,为应对美欧的战略挤压、避免陷入国际孤立,俄迫切需要深化对华关系、加大对华借助力度,为此,必须夯实两国关系的经济基础。油气合作是最具潜力、最有张力的合作领域,在能源合作问题上无视中国的存在,不符合两国关系发展的大趋势。
总之,从战略层面看,中俄大型油气管道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两国的地缘政治利益、经济安全和产业合作,具有可持续性。从中长期看,随着俄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能源的开发,俄成为中国新的油气供应来源的趋势不可逆转。对于我国来说,认清形势,把握趋势,把中俄油气合作作为谋划长远的战略行动来加以决策是关键。只要做到了这一点,未来的中俄能源合作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中俄能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