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斯特恩预计国际气候制度将初步建立

2009-09-14 10:42:51 财经网   作者: 刘志洁  

“尽管不能期望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我想,至少各国或将就气候变化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形成基本框架,初步建立国际气候制度。”尼古拉斯·斯特恩勋爵(Lord Nicholas Stern)称。

 

斯特恩称,中美两国作为哥本哈根会议的主角,或将就这一问题达成意向性协议。但是,他认为,应当“慎言G2”,因为气候问题并非两个国家就能解决,所有国家都应为此承担一定责任。

  在谈到中国到目前为止拒绝承诺减排的确定标准,但是宣布寻求更加节约能源的经济时,斯特恩表示,中国“可能比其所能承诺的做得更好”。中国构建低碳未来的行动正在推进,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中国将会实现从2005年到2010年GDP能源强度降低20%的目标。中国政府正在酝酿更多的措施,以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化。

  斯特恩谏言,促进低排放手段很多,“关键的关键是政府引导”。他说,除了发展新能源、引进新技术、经济转型等手段,征收碳排放税也许是较为有效的手段之一。考虑到很多国家经济仍依靠高能耗产业,在征收碳排放税的同时,减少对“能源-贸易依赖型企业”的负面影响,是政府需要着力关注的。

 

在谁应对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承担首要责任的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仍存在明显分歧。对此,斯特恩指出,气候经济学在西方国家有相当的影响力,但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显然仍未能认识到,气候变化对经济发展乃至全人类的影响。很多发展中国家只关注“鼻尖底下”的经济发展,而忽略了为此付出的成本。“不但发展中国家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发达国家更有义务通过技术输出、项目投资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低碳经济。”

斯特恩强调,在现阶段,很多发展中国家仍依靠碳排量相当大的加工业及出口维持GDP高速增长,要求其实行“减碳”政策,并非意味着要求这些国家为了环境而牺牲其发展。恰恰相反,切断“碳排放”与“产出”之间的链条是这些国家长期发展的必然方向。

  他以中国为例说明,“高发展”未必需要“高排放”。他说,号称“世界的工厂”,在过去的25年,中国经济中单位美元的GDP能源消耗减少了约三分之二,但其GDP一直维持高速增长,这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好的例子。

  当记者提出,现在有学者建议“警惕新能源泡沫”时,斯特恩表示,这只是杞人忧天。他说,尽管新能源市场在中国或许容量有限,但所谓“一哄而上的投资会让这个市场充满泡沫”这个说法有点不切实际。他笑称,就像当初大家都在生产蜡烛,出现电的时候,很多人转为投资电力,结果是蜡烛厂倒闭了,而电力行业的发展一直持续到今天。那些高排放低产出的行业不过是“新的蜡烛头”,低碳经济才是未来发展的惟一趋势。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斯特恩 气候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