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低碳发展联盟破茧 共议产业可持续成长根基

2009-10-27 13:37:37 中国房地产报

 [page]当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严峻挑战与后果时,低碳理念如潮而至。“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等一系列新概念都意味着,绿色、低碳的模式,将以无法预估的速度改变中国,影响世界,而中国房地产业为“低碳”作贡献更是责无旁贷。

10月21日,“中国之家低碳发展联盟”启动仪式在北京盛大揭幕。本次启动仪式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科技部等政府部门负责人、国内著名绿色建筑专家,以及当代节能置业、锋尚国际、招商地产、朗诗地产、中体奥林匹克花园 (论坛 新闻 视频)、远大空调、海尔CSG集团、三菱重工海尔、北新集团、中国南玻集团、上海雅达涂料等首批企业代表共同发起推动低碳人居的倡议,并联合发表“低碳宣言”:本着强烈的社会责任自愿组成互动联盟,推动房地产行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房地产行业低碳、绿色化的进程。

势不可挡的低碳潮流

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低碳经济的发展得到广泛重视,并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国家主席胡锦涛将在峰会上全面阐述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看法和主张,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业已成为国际关注之大事。

关鹏飞:实现低碳的关键在节能技术创新

低碳概念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普通百姓对低碳可能并不了解。必须向消费者普及这种概念,才能以市场力量推动房地产行业步入低碳发展的轨道,也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打造低碳住宅的行列。因此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尤其重要。

实现低碳最重要的是节能技术的创新,目前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率都非常低,主要原因是科技和产业并不结合,只有结合了产业的科技才能真正实现所谓转换推广,不然再好的项目也只是空中楼阁。随着低碳住宅的发展,对建筑行业的科技需求必然提出新的要求,以往的有些成果可能跟市场脱节了,只有不断地根据需求调整研发,节能科技方能真正在建筑领域起到作用。

张小丹:低碳经济影响经济增长模式

低碳经济已经变成全球发展的主流方向。从国家的角度而言,通过降低碳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每一个国家的责任,实现互利共赢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最终目标。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是统筹协调经济增长,协调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确保资金和技术支持,目前联合国实行的清洁发展机制就是针对发展中国家设立的一个技术资金援助机制,发达国家有义务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在这个框架下实现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经济主要是提高能效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绿色经济积极研发推广气侯友好技术。同时可持续的绿色公共采购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并通过公共经济购买力广泛推动使用低碳产品,以减少碳的排放。

孙克放:建筑不能再多排CO2

为了推动低碳排放,各国都在从经济的角度着手促进。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今年8月,国家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中国将低碳经济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出如此战略的原因是中国不仅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同时也是一个高碳经济的大国。据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消费煤炭约23亿吨,碳基燃料共排放出CO2达到54.3亿吨,居全球第二。

而具体到建筑行业也是令人不安的,我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CO2。另外,每生产1度电,要释放1公斤CO2;每燃烧1升汽油,要释放出2.2公斤CO2。以此反思可以发现,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都有上述能源的参与,因此,也排放了大量的CO2。

因此,针对房地产市场,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建筑低碳排放体系。体系要以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为出发点,着眼于生产和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以此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并形成可循环持续发展的模式。使中国建筑都成为低碳建筑。[page]

单大伟:低碳模式改变未来人居

低碳理念已经被社会所重视,城市、企业和个人都开始行动起来,上海、重庆被列为低碳试点城市,联合国希望在天津建立低碳发展中心,用于探讨低碳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可以说绿色低碳模式将以我们无法预估的速度影响中国改变世界。

落实行业愿景,需要各方智慧拧成一股力量,更需要找到实体去实践这种理念。

低碳人居和绿色地产节能建筑本质一脉相承,共同目标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这种可持续发展无论对产品、对项目、对企业乃至全行业都有积极意义。因此中国之家低碳发展联盟就在低碳经济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中国之家”是一个全新居住理念,代表国内绿色环保住宅建设技术,其所倡导的理念就是低碳营造生态人居。未来“中国之家”可以成为实体,参与的行业各成员在同一理念下推出不同技术整合方案,让广大消费者购买房屋的时候已经融入了环境保护事业,相信在未来,环保、绿色、低碳一定是最时尚最先进的生活方式。

陈栋:建筑行业是推动低碳经济的重要力量

建筑行业在走向低碳经济或者改变气侯变化趋势中是非常重要的力量。目前在国内,新建建筑与日递增,建筑消耗能源非常高;另外建筑行业是采取节能减排成本最小的行业,这个行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又大有可为。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势必得在建筑领域中有所突破,而低碳经济又与低碳生态建筑相辅相成。

在建筑领域实现低碳主要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还需从生态方面考虑,施工或者使用过程中采用的对环境友好的技术材料,节省材料减少环境污染。但如果低碳建筑不考虑使用者的舒适程度和使用成本,这样的节能低碳建筑生命力也并不会长久。

拥护者的困惑

先行者是孤独的,实践者需要坚定的信念。绿色、节能、低碳的贯彻需要的是跳出行业躁动与盲目发展的勇气和清醒认识,业界呼吁政策的支持,更多企业的拥护以及健康的市场环境。

张在东:呼唤市场认可

7年前,我在清华大学做了一场有关“建筑要告别空调暖气时代”的演讲,当时就有学生请教,“既然锋尚国际开发的房子代表了一种趋势,为什么仅有你们在推崇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感到有些孤独。

业界也有人质疑我们提出的“告别空调暖气时代”,认为是作秀,事实证明,零能耗的建筑是存在的,是非常节能的建筑。

针对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出台了诸多政策进行推动,包括每年进行的建筑节能检查。但反观市场,不少开发企业都在被动地按照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开发节能或绿色建筑,在这个过程中抛弃了很多好的技术,好的建筑部品和施工方案。

我也在寻找节能建筑发展缓慢的原因,最大的难题在于市场认可。开发商进行房地产开发追求的也是利益最大化,但从目前来看,市场对于节能建筑或低碳建筑的买单率较低,售价基本与一般建筑无异,所以很多人质疑何苦做“费力不讨好”的事呢?

此外,一些新的技术比如太阳能发电是否环保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给出明确的指导,否则开发商对此类技术持怀疑态度,原因是,一些理论界人士认为,尽管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但其在制造过程中却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而回收这部分能源需要多年;此外,低碳建筑还需要产业化的配套,从施工到运行都需要专业技术和人员的匹配,否则低碳指标会变低,目前这方面也是缺失的。

我的孤独感至今仍存在。

尽管目前当代节能置业、招商地产、朗诗地产等企业看到了这种状况,加入了开发节能、绿色、低碳建筑之列,但还是凤毛麟角,没有形成一定的势头。开发低碳建筑是一项有挑战的事业,希望更多想挑战的企业参与进来,一起推动中国建筑的发展。[page]

张晓东:对建筑节能存在理解误区

很多人质疑远大,一家空调企业为什么要钟情于建筑节能,这无异于“自毁前程”。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因为建筑越不节能,你的空调销量就会增加,企业的利益也会提升。从1992年生产非电空调至今,远大的产品已经更新升级到了第十代产品,产品效率提高很快,但应用到建筑中节能效果依然不乐观。为此,我们去寻找答案,问题的所在便是建筑本体能耗较大。

为了得到有效的数据和技术解决方案,远大开始对远大城内28栋老建筑进行分批的节能改造。改造最成功的是远大城内一栋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写字楼,我们为它增加了150~300毫米厚的外墙隔热保温板,为空调系统设置了热回收装置,内遮阳变为了外遮阳,窗子也由原来的双层玻璃的铝合金窗更换为中间充满氩气的三层玻璃的塑框窗等。这些技术的有效组合后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其能耗支出由改造前的7000元/天降为了改造后的500元/天,空调设备由原来的100万大卡降为了10万大卡。

市场对于节能建筑的认识是有误区的,认为它会增加建安成本,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这栋写字楼的改造成本仅为300元/平方米,3年内就可收回投资。

田明:别让绿建遭遇“惩罚”

中国的政策环境对于绿色建筑或者说低碳建筑发展来说还有待改善,相关政策的支持依然是口头呼吁,落到实处的不多。

现有的房地产行业相关政策并没有区分一般建筑和绿色建筑之间的差异,比如在税费制度上,需要交纳同等税基的营业税,没有任何减免税率的支持,绿色建筑可以说是被“惩罚”的。

此外,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是预增预提的,由于相比一般建筑来说,绿色建筑的成本有一定增加,反映在销售环节其价格是高的。由于房价高,税收部门在预增预提时的基数也比普通建筑高,此时,绿色建筑遭遇了一次“惩罚”。

对于购买绿色建筑的消费者来说,银行方面也没有任何利息减免。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一个成熟的政策体系。

国外对于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制定了完善的政策支持和惩罚体系,比如德国对于应用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对于光伏发电的支持等,这样的政策导向会引导人们愿意购买节能建筑。

朗诗地产从步入房地产行业之初,就明确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只做绿色节能低碳的建筑,并在这个细分市场里一直走下去。

但是,在这个细分市场里企业要把握好三个“均衡”,一是开发绿色或低碳建筑要和企业的商业目标均衡地结合起来;二是开发绿色建筑或低碳建筑要人性化,人的合理需求是应当被不断地满足和提升的;三是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市场的接受能力控制好成本。

刘育博:最后减碳效果是关键

根据气候组织的了解,中国的建筑节能标准的通过率在逐年大幅度提高,但许多已经通过节能标准的建筑后期真正运营效果是没有把控的,因此我们并不太关注绿色建筑达标率或者通过率,低碳项目考察的是一个建筑在运营后真正的节能量和最后减碳效果。

建筑设计阶段跟运营管理阶段是实现低碳建筑的重点,许多建筑尽管采用了世界上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但在选择的时候只侧重于技术的积累,并没有从寿命周期角度来考虑,很多时候不但没有节能反而造成了浪费,这与国内传统的设计流程存在弊端有关。

传统设计流程主要是设计师作为主要设计参与者,他们毕竟在设计阶段没有和暖通结构、给排水种种专业人士共同商量就出图了,从而发给下游设计师进行下游工作,这种流程造成了构图上有很多不利,导致很多建筑需再返工或者再修改,造成浪费,因此从设计阶段就应考虑到低碳技术到底应该用哪些不应该用哪些。

而在运营管理阶段,缺乏绿色物业和专业人才管理建筑能耗运营。现在国内和一些外资公司做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但是案例并不多,开发商对这些新的融资模式或者说管理模式尚不具备信心,亦妨碍了这些行业模式在中国的发展。[page]

陈顺:期待尊重与支持

首先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对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必然又造成了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反思企业的社会责任要从企业传统的发展观向科学发展观转变,节能减排也好绿色建筑也好,现在还没有得到所有企业或者多数企业的共识,我觉得有责任的企业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推广。

得到社会尊重的同时有一些激励机制,包括政策制度甚至包括税收等等方面应该有一些激励机制。低碳理想才能变为现实。

集合力量的必然

“低碳”不仅仅是一种潮流,也成为了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必须实践的诺言。并不危言耸听的观点认为,留给我们拯救地球的时间只有6年。因此,中国之家低碳发展联盟的启动以及“中国之家”的实践,可谓恰逢其时。

吴博:拯救地球迫在眉睫

地球不再完美,20世纪100年中全球地面温度上升了0.4℃到0.8℃,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山东将取代台湾成为我国第一大岛,上海南京通通消失。这些问题是全社会共同的因素造成的,其中不能回避的是我们建筑业。我们国家每年城乡新建住房面积20亿平方米,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因此,我们要在城市格局、建筑方式等方面下大努力,这些努力综合起来才能为全社会做出点贡献。我们今天要成立这样一个联盟,说明我们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必须为实现低碳发展而努力。

孙克放:举起低碳旗帜

建筑行业一定要把低碳作为一面旗帜举起来,因此我们联盟启动以后应该脚踏实地地运作,真正依托中国之家低碳联盟和中国房地产采购联盟形成主要的建筑行业减排的基地,这样可以使我们的住宅真正做到用绿色标准来建造。希望能够在绿色低碳这面旗帜下走得更远推得更深。

陈栋:中国之家集聚能量

中国之家聚集了一些优秀的提供低碳节能产品的供应商,为房地产企业能够造出低碳节能的产品做出了努力。发起成立中国之家低碳发展联盟,是对中国和发展中国家气候谈判最有力的支持,最好地表达了中国企业和中国民众对全球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云生:产业链上下游需要合力

开发节能建筑或低碳建筑的困惑主要在于需要找到项目和市场间的平衡,尤其是对技术的辨别能力,只有合理的设计并选择匹配的技术才能实现节能、低碳的目标。而如果技术匹配不协调,将会影响项目的售价与销售;产业链上下游需要形成凝聚力,部品供应商要切实考虑如何为项目提供节能环保的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我的建议是,建筑部品企业要从项目设计之初就介入,从专业的角度为开发商量身定做适度的节能技术,匹配适度的节能产品,共同推动节能建筑的发展。

联盟成为行业领导力量的N种可能

对中国之家低碳发展联盟的响应声音是热烈的,联盟试图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各大行业协会、国际知名机构、各知名企业以及倡导低碳理念个人的加入,树立起中国房地产低碳节能的一面旗帜。业内则建议,联盟应在行业内积极倡导低碳发展模式,通过信息共享、培训、考察、产品推荐、高端论坛、宣传推广、试点设立等多重方式的运作,提高中国房地产行业在低碳经济来临下综合应对的能力及产业发展推动。[page]

张雷:联盟企业身体力行推动低碳建筑

当代节能置业在建筑节能领域已经摸索了10年之久,致力于打造舒适节能的建筑产品,通过不断的研发积累了一定经验。作为一家房地产企业,在做规划设计的时候,就开始做综合优化节能方案,通过调研计算分析模拟等等的方法,对选定的一个项目从场地环境资源的状况结构以及项目的功能布局进行综合优化,并采用绿色建筑部品。

实现低碳建筑同时意味着使用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通过雨水回收,水资源和其它自然资源综合节约利用,对太阳能、风能、生物制能源等等可再生资源利用,来最大限度消除对一个城市市政能源一次性的依赖。

我给联盟的建议,第一就是行胜于言,低碳发展联盟今年能不能选一个项目,整合各方资源做一个试点项目。第二就是身体力行,现在有很多联盟和组织,我们统计了一下光绿色节能组织全国有三百多家,我们能否把低碳发展联盟实实在在地通过一张纸或者通过一件事给它由量化到固化。如果能切实落地的话,相信大家在这个联盟组织内部可以取得共赢。

孙克放:联盟可以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

发达国家做低能耗有很多优惠条件,比如加拿大的房屋节能保温如果低于国家标准,如果向国家贷款的,则会免除利息,还有一些贴息政策,可以说建筑节能主要靠市场,市场靠银行,用银行贷款贴息的方式和税收的方式实现调节。目前我国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并没有参与节能减排,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中国之家低碳发展联盟要把企业的声音反映出来,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吴博:联盟要引导公民意识

中国之家低碳发展联盟应该是高标准的,吸纳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代表进入联盟,要求企业有理念高度和一定的技术水平,依靠大家自律和良好机制来实现联盟的愿景,提高整个行业竞争力。我在德国工作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感受,他们全民生态意识非常好,房子不节能就不买,这种意识在中国可能还相对比较薄弱,联盟可以承担起引导的重任,把低碳、节能理念普及出去,获得全社会的认可。

陈音:联盟为解决方案提供试验平台

低碳发展联盟,关心整个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的问题,不管是技术交流还是试点运作,都会促进房地产行业迅速健康发展。

房地产是传统行业,低碳、节能建筑需要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我们曾经请北京市建筑节能协会进行项目冬季建筑能耗实测,每平方米采暖能耗不到6瓦,这样高性能建筑依靠各种各样部品集成才能够达到,比如说热泵机组在建筑行业里没有备份的,它在一个采暖季连续24小时工作几个月时间,要求它跟建筑同寿命,不允许有任何失效或者事故出现,低碳联盟如果进行试点,对部品供应商解决方案提供者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尤其很多项目大量的设备材料是采用国外的设备,这种高品质建筑的建设开发商是有很大责任的,我们不是看建筑建成之后3年5年,是建筑全生命周期,所以非常希望部品供应商能够跟上整个行业发展需要和要求。做节能建筑,倡导低碳理念的房地产公司,都把这么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合作伙伴一起共享,在不同的项目里试点应用,共同探索打造低碳节能绿色建筑的方法,让联盟成为推动国内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平台。

赵一波:联盟约束企业自律

华通热力集团主要在北方地区搞锅炉房业务,十分愿意加入到这个联盟当中来,通过节能改造工作来降低能耗,为节能减排工作做贡献,目前每年天然气使用量差不多1.5亿立方米,电耗35000度,计划两年之内把能耗降低20%,通过这个方式为低碳工作做一些贡献。另一方面我们也是积极和一些技术权威机构搞研发做气侯补偿,最后达到按需供热,并且把热源向多方面发展,我们现在专门成立了一个地源热泵事业部搞地源热泵热源建设投资,希望能够在将来节能减排事业当中在我们所经营的锅炉房供热系统区域尽我们企业最大努力,联盟能够约束有责任感的企业加强自律。

何文琪:联盟应给行业做出正确引导

南玻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建筑节能玻璃生产商,现有建筑节能玻璃产能已经位居世界前列,有几组行业数据应该引起关注,中国的建筑节能技术普及率实际上与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很不相称,从现有存量建筑440多亿平方米,以及目前开发进度,每年新增建筑20亿平方米来看,节能玻璃在新增建筑中的使用率大概在10%左右,与欧美发达国家建筑节能玻璃使用率平均水平在85%以上相距甚远。有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立法强制性,新建建筑如果不是采用建筑节能技术的节能玻璃根本不允许进行建造。十多年前南玻开始研发节能玻璃,目前我们90%的产品都是用在公共建筑上,住宅节能玻璃目前的市场要求还是比较低的。希望中国之家低碳发展联盟能够正确引导行业,向全国的房地产商发出呼吁,在住宅上积极地采用建筑节能的节能玻璃。此外,谈到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很多开发商会感觉到增加不少成本,但实际上我们要讲究性价比,拿100平方米的房子来讲,如果门窗面积占20%建筑面积的话,我们用节能玻璃增加的成本大概要一千多块钱,摊到每平方米大概就增加十多块钱,增加一点成本就能使节能效果达到65%,而节约的耗电量2~3年可平衡增加的成本。

田明:联盟要广纳责任企业

联盟要持久地影响行业,首先是坚持,成立一个组织容易坚持难,只有坚持下去才能逐步做好。此外是开放,不要每次都是“老面孔”。只有一个开放的组织才有生命力,应该广纳责任企业,不仅是行业内部,包括机构,也包括政府组织、全球性组织。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