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天然气热背后的冷思考

2009-12-02 10:00:22 中国石油报   作者: 江书程   

供需失衡是导致今冬南方部分地区天然气短缺现象的根源(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语)。造成这一矛盾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下游市场需求迅速被放大。专家把这种短期内需求被放大现象称为需求爆发。

有数据为证:华北地区各地天然气消费与去年同期相比,普遍增幅在50%以上;南方大部分用上天然气的地区,一两年内消费量呈几何级增长态势。

下游需求旺盛,对供应方来说,应该说是好事。但天然气不同于其他商品,正如国内天然气市场专家杨建红所说,短期内不能放量供应。

这次天然气紧张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下游短缺的情况下,上游即使开足马力,增产也相当有限。管道运输能力短期内更是不可能过度放大,挖潜空间有限。同时,由于储备能力还不够,以及建设周期长,即使储备库提前超量采气,短期内也难以弥补突然放大的缺口。

下游天然气市场需求短期内膨胀,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既有体制方面的因素,如缺乏及时调整供求关系的机制,又有在同替代能源相比具有性价比优势,刺激了天然气消费的扩张冲动等原因。

对症下药。要避免出现类似大范围天然气供需失衡现象,抑制下游市场过快消费扩张冲动是关键。国内天然气专家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天然气产业最重要的是上下游协调发展。我国天然气产业处于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天然气产业链的历史比较短,市场发育迅猛是造成今年市场供需失衡的根本原因。

记者采访了一些业内专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种认为需要建立起一套及时调整供求关系的机制,这套机制的核心是有序发展下游市场,避免多头开发和过度竞争。建立一套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上下游企业积极参与和严格执行的模式,而不是任由各地各自为战、分散开发的“阵地战”。目前,在上游资源供应商和管道运输主体相对集中的情况下,下游燃气企业多头开发必然加剧需求膨胀。

一种建议认为,我国应借鉴其他天然气大国的成功经验,重点加强下游用户规范化管理,即可将用户资源分成优先开发、允许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种基本类型,加强对燃气公司的监管,严格按照四种类型管理下游市场开发。这种管理方式同样有利于下游市场的有序发展,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市场在可控范围内发展,不能短期内激化供需矛盾。其实质是用规范市场管理的办法,促进资源进一步开发。

还有的专家提出了具体建议,例如发展可转换用户或可中断用户,主张在市场开发阶段,政府从政策层面鼓励用户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格局。

尤其是一些天然气消费大户,以保证在天然气短缺的情况下,这些企业能及时切换到其他能源渠道,或者随时可中断使用天然气。这样既能保证生产不致因能源短缺中断,规避天然气短缺风险,又能很好地缓解上游企业和政府调节峰谷差压力,有利于整个产业链良性发展。

不管哪种建议,基本都是针对下游市场而言,重点体现在基本用户选择上。这也正是天然气产业内在特点决定的。专家指出,天然气是典型的下游拉动型产业,没有市场需求,资源开发和管道建设都难以启动。如果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找不到市场,投入巨大的勘探开发成本和管道建设成本后,短期或根本见不到效益,从商业上讲是行不通的。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国内一些企业前些年兴起LNG热,计划从澳大利亚大量进口液化天然气,雄心勃勃地计划建设大量储气罐设施,结果许多工程搁浅或缓建,问题同样出在市场上,过高的成本不被国内市场接受,导致进口资源计划举步维艰。同样,包括俄罗斯等天然气大国,仅输往欧洲市场的中央天然气管道多达6条。毋庸置疑,分别修建6条管道的成本远比一次性修建两到三条大型管道的成本高许多,但正是由于天然气产业的市场拉动属性,运输能力建设同样不可能一步到位。这也正是我国为什么在建设了西气东输管道仅仅五六年之后,就启动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目前二线还未投产,西三线已开始规划。

反观之,我国天然气下游市场开发现状,恰恰没有遵循有序开发的发展思路,缺乏监管条件下的过度竞争,必然导致过度开发、盲目开发甚至无序开发。这些现象导致了天然气下游市场需求矛盾被放大,最终在一场与冷空气的遭遇战中,上下游不协调发展的矛盾被凸显出来。

专家提醒,如果不有效抑制下游市场需求被迅速放大的势头,未来三五年天然气短缺现象还可能发生。而要避免发生这种短缺现象,加强下游市场有序开发是关键。如何做到健康有序,无疑是一篇大文章,需要政府和上下游天然气企业通力合作去破解,要有短期方略,更需要制订天然气长期发展规划。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