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发展绿色经济:企业才是生力军

2009-12-08 12:33:54 中国能源网

文•林永生

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先提出“绿色经济”的概念,即经济发展必须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使之“可承受”,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可承受,不会因盲目追求生产增长而造成社会失衡和生态危机,不会因为自然资源耗竭而无法持续发展。
目前,全球发展绿色经济(或者说低碳经济)的浪潮,在经济危机和气候谈判的大环境下日益升温,各国正在加大投入,推进绿色经济发展,一方面借此摆脱经济衰退,另一方面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中国政府则致力于推动以节能、减排、降耗等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已在中国开始悄然兴起。
2009年12月,全球181个国家将齐聚丹麦哥本哈根,在联合国的主持下,拟定一份新的气候协定,讨论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国家之间如何协调采取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力争让世界各主要国家实现义务减排,完成2050年将大气CO2浓度控制在500ppm的目标。因为当大气中CO2当量浓度从280ppm上升一倍后,全球气温将上升2-3℃,进而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表现为海面上升、物种灭绝、极端气候增加、热带传染病北上、粮食短缺、地区冲突增加等。
无论年底的气候谈判是否会取得理想成效,各个国家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扩大对清洁、可再生能源以及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投入和研发力度,积极发展本国的绿色经济。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企业已经充当了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早已开始先行先试,积极开展绿色探索和实践。
企业是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创造者,也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和经济增长的基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现在人们在论及经济与社会变革动力的时候,动辄把全部责任推给政府,而往往容易忽略企业的角色,这显然有失偏颇。至少在中国绿色经济兴起和初步发展的过程中,一批优秀的企业,贡献很大。
这些企业之所以要进行绿色转型,积极进行绿色技术革新,原因有三:一是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参与绿色变革,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对它们的普遍期望和要求;二是它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对社会、环境及公众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也有利于企业获得长久的公信力;三是企业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瓶颈凸显,必须采用更为节能和环保的技术,以赢得更稳定的竞争力。
在中国绿色经济兴起的画卷中,我们竭尽所能,希望尽力勾勒出中国各个行业里那些优秀企业和企业家们的形象,至少有六类代表性企业已经进行绿色转型的积极探索:一是传统能源行业,以中国神华为代表。作为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商和出口商,中国神华——这家“黑色”的央企,当前已经开始从煤炭清洁化和积极发展风能两个方向上尝试进行绿色的探索;二是新能源行业,以新奥集团为代表。新奥集团是中国一家集清洁能源技术开发、应用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在煤炭资源清洁利用技术研究和二氧化碳减排技术方面在中国居于领先地位,2009年7月17日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专程访问了位于河北廊坊的这家民营清洁能源企业,对其近年来不断开展的绿色实践给予充分肯定。
三是先进制造业,以吉利汽车为代表,吉利汽车近年来着力推进汽车生产全过程的绿色化建设,即绿色生产材料、绿色零部件、绿色生产过程,尽力用四个轮子来承载绿色标准;四是生产性服务业,以东软集团为代表。作为中国最大的离岸软件外包提供商,东软集团通过在为客户设计软件系统过程中集中体现了资源最优化使用的绿色理念。
五是金融行业,以工商银行为代表。中国工商银行推出绿色信贷,贯彻有进有退,结构调整的战略,不断优化信贷结构,主观上是促进业务转型,保持可持续增长;客观上减少或避免了政府在大规模刺激经济增长过程中,对环境和资源利用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六是环保类中介结构,以三大环境交易所为代表。2008年下半年,京、津、沪三地几乎同时成立了环保类的中介结构,即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他们致力于服务绿色交易,推动个人、企业、甚至政府间各类污染物指标和排放权交易。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 010-51915030 联系;经授权后可转载,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发展绿色经济 企业是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