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粗粮细做”撬动徐矿集团经济“增长极”

2009-12-15 17:02:24 中国煤炭网

  “1-11月份,销售优质品种煤390万吨,同比增加130万吨,增加经济效益56629.3万元”,这是徐矿集团“粗粮细做”煤炭资源创出的最新成效。做精做细煤炭资源正日益成为徐矿集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保增长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

  变革理念:将“做精做细”提升到战略高度

  “2008年下半年,我们夹河矿抓住重介洗煤厂上马的机遇,开足马力生产精煤,短短3个月的时间我们实现了扭亏,并盈利两千多万元。今年虽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夹河矿狠抓做精做细煤炭资源不放,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洗煤战略,生产出适销对路的精煤产品,1-11月份夹河矿重介洗煤厂入洗原煤129.63万吨,洗选精煤61.79万吨,提前完成全年奋斗目标”。谈起做精做细煤炭资源,夹河矿矿长权景伟连连竖起大拇指,表示今后一定将做精做细煤炭资源坚持到底。

  面对着徐州本部资源量不断减少、煤质不断下滑的现实,根据市场需求,徐矿集团2003年底首次提出要“做精做细煤炭资源”,随后把“做精做细煤炭资源”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徐矿集团一直牢牢抓住“做精做细煤炭资源”不放,多措并举,为其成为新经济“增长极”打下了坚实基础。该集团把煤质管理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明确矿长是煤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其纳入领导年薪及各单位季度效益奖考核,严格奖罚兑现;实行销售收入返还政策,即因商品煤市场价格上涨而增加的销售收入部分返还给各矿,特别是优质品种煤的返还比率比较大,并适当向做精做些煤炭资源的人员倾斜。这些都推动各生产矿井由不屑于洗精煤逐渐转变为争着洗精煤甚至购外来煤入洗,不断提高优质品种煤占整个商品煤的比重。据了解,徐矿集团2008年入洗原煤502.54万吨;入洗率为38.3%;2009年1-11月,入洗原煤643.76万吨,入洗率为56.67%。

  夯实基础:全方位多角度“精做细做”煤炭

  “对回采工作面进行采前评估和回采过程评估,凡是通过计算和技术资料分析后没有经济效益的工作面,坚决不采。”这是徐矿集团从生产源头抓煤质的一项刚性规定。在井下现场,徐矿集团遇到断层、夹矸,实行分放分采分运或跳面生产,确保矸石不混入煤流;对薄煤层实行采高控制,减少矸石量;实行超灰扣产制度,用“计效产量”进行考核,督促生产矿井控制原煤灰分,确保煤质。

  除生产源头控制外,徐矿集团还坚持品种结构做精、用户结构做精、产品质量做精等原则,力争将每个环节都做精做细。

  在适度控制电煤和化工用煤比例的基础上,徐矿集团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炼焦精煤等产品的比例,炼焦精煤的比例由2007年的11.48%提高到今年的36.63%;而混煤的比例则由2007年的80.25%下降到今年的60.81%;煤副产品则由原来的就地销售转化为供电厂等多渠道销售,实现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

  徐矿集团积极优化用户结构,发展煤炭产品适合需要的用户、能够充分利用徐矿便捷运输方式的用户、有长期稳定用煤需要且可一起经历市场风雨变化的用户,使用户结构更加科学合理。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动力煤市场疲软、价格走低的情况下,徐矿集团先后在山东、福建、浙江等省开发了6家资信佳、发展前景好的精煤用户,有效拓宽了精煤的销售渠道,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徐矿集团煤质管理人员还经常深入井下,了解开采工艺和煤质变化,为洗选加工掌握第一手资料;加大原煤和商品煤的抽查力度,到井口、港口和用户进行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确保商品煤质级相符,有效地维护了企业的形象和利益。

  技术升级:全面提高“做精做细”水平
  2006年,徐矿集团投资7000多万元,在张双楼矿建成了第一座重介洗煤厂,当年投入运转。2007年,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夹河煤矿选煤厂,2008年上半年运行。2008年初三河尖洗煤厂技改项目立项,投资1亿多元,并于2009年投入运行。“重介三宝”的组合,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洗煤方式,为做精做细煤炭资源提供了技术保障。
  徐矿集团部分动力煤选煤厂采用投资少、运营成本低的复合式干法选煤工艺进一步提高混煤质量。权台矿洗煤厂为增加洗精煤产量提高经济效益,自行设计安装了风选系统中煤反洗系统,既有效增加了洗煤产量又改善了风选分选效果。徐矿集团还推广使用在线测灰仪,直接对传送带上的散煤作在线测量,对洗煤生产煤质实现实时监控,避免了原有化验工序对洗煤生产指导的滞后性问题,有效提高了生产的管理水平。
  在雄厚的技术支撑下,徐矿集团精煤产量连年实现大幅递增:2007年精煤产量137万吨;2008年精煤产量206万吨;今年1-11月份精煤产量382万吨。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徐矿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