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绿色信贷发力 低碳经济升温

2010-01-22 16:14:46 中国环境报

绿色信贷,如何更好地以"信贷调结构"推动"经济调结构"?新的一年,怎样才能更好地走低碳之路?今年工业节能减排,将采取什么重点措施来保证目标的实现?水污染治理又有什么新动作?本周媒体对此进行了集中的报道。

发展绿色信贷

在信贷支持地方经济中,如何充分发挥信贷杠杆效应,推动经济可持续、有效益的"绿色"增长?金融时报说,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以"信贷调结构"推动"经济调结构",中行河南分行不仅有力地改善了自身的资产结构,而且也发挥了绿色信贷的杠杆作用,一批具有自主创新、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特点的企业得到了支持,一批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得到了支持,绿色信贷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催化作用已经显现。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了四川银行业禁入4类项目,着力优化贷款结构。对不符合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相关产业政策要求、未按规定程序审批或核准的项目,尤其是国家明令限期淘汰的产能落后、违法违规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项目,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信贷支持。

中国金融网说,工商银行浙江省东阳支行"六招"措施严防信贷高增长风险,其中之一就是把握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的衔接,采取"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对一批违反国家环保政策及产品竞争力低下的企业逐步退出。

中新海南网、新华网说,工行海南省分行积极贯彻"绿色信贷"政策,工行对客户按照环保情况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对环保违法违规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并对环保优良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对存量贷款如果发现有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坚决退出,有环保风险的及时要求企业进行整改。

人民网在新闻分析中指出,商业银行在信贷投放中更加注重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

南方都市报说,今年银行在信贷投放上,银监会明确要坚持有保有控,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中优化信贷结构。

水环境治理动作多

新的一年,各地在水污染防治上采取了哪些新举措?合肥晚报说,"巢湖湖中害将变岸上宝",合肥将用两年时间,全力实施巢湖淤泥填塘固基兼滨湖造地工程项目。通过清除湖底淤泥,进一步治理巢湖污染。该报还说,合肥治水将"一河一策",每条河都将有治水处方。

广州日报报道,东莞和深圳边界的石马河成为跨区域污染的最大受害者,解决跨区域环境污染治理,关键是切实加强区域间的合作。

黑龙江日报、黑龙江新闻网报道,松花江污染防治仍是重中之重,黑龙江省将探索实施松花江流域水质生态补偿制度,以省辖城市为单位,考核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对水体污染物超过目标值的城市试行扣缴生态补偿金。并全面推行"一河一策",实施河流管理"河(段)长制度"。

重庆晨报报道,水污染不仅是废水排放造成,燃煤电厂废气中的氮氧化物也可能引起氮沉降,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呼吁,燃煤电厂应加快氮氧化物、重金属等多污染综合控制,不仅让天更蓝,也让水更清。

大众日报报道,滨州27个列入国家《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项目,要确保2010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

江西日报报道,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为确保饮用水安全,江西省环保人努力消除饮用水环境安全隐患,扎实推进全省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其他媒体也踊跃报道了各地如何推进水环境的保护工作。昆明日报说,昆明今年将继续深化"河长制";潇湘晨报说,湖南1500万农村人口饮水将得到解决;人民政协报说,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采取有力措施,着力打造"碧海"建设目标,呵护蓝色家园;现代快报说,挽救太湖水质,生物治水要想取得理想效果,每年需用1亿尾花白鲢消灭蓝藻;齐鲁晚报报道了近日在京举行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恳谈会;大众日报说,潍坊在京办黄三角生态区投资恳谈会签约770亿。

探讨低碳之路

中国如何更好地走低碳之路?各媒体对此进行了多方探讨。中国经济时报认为,在气候变化议题上,中国除了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更大的发展权外,决策层还要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抓紧做好两件大事:一是2012年前抓紧征收"国内碳税";二是抓紧研究"稀土—碳排放权"捆绑计划。文章说,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通过做好"碳预算"、加强国际合作、建立"碳汇造林补偿基金"等7项对策多途径探索减排方式,才是解决国际"碳"压的根本之策。

在绿色建筑发展上,中国建设报发表了上海市建筑学会秘书长曹嘉明的观点:加快建筑节能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已是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建筑城市的设计师,理应率先肩负此重任,把"低碳经济,绿色建筑"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同时,发展"绿色建筑"也是未来建筑设计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

在节能减排上,经济参考报报道,今年工业节能减排四大重点敲定,将重点推进投资项目节能评估、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指导意见、行业能效对标达标、企业节能管理和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等4方面工作。《了望》新闻周刊说,作为一种"倒逼机制",节能减排不仅极大地促使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淘汰落后产能,遏制"两高一资"产业的泛滥,而且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使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在财政上,上海金融报认为,积极财政政策更应"做减法"。"调结构、促转型"需要有增有减,加减协调。从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角度看,环境税的适时出台,也有其必要性。未来国家应加快推进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环境税,甚至是碳税的征收将有益于我国向低碳经济、低碳产业转型。

2010年新能源汽车发展何去何从?中国经济时报说,面对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和高能源消耗,向低碳新能源方向发展是当前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机会。

中国经济新闻网报道,深圳成为首个低碳生态示范市;新浪财经刊发了多位专家学者透视低碳热点,关注世博机遇的观点;新华网说,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成为新世纪的标志,要让焦化走出污染的围城。

中国经济网报道,北京产权交易所2009年成交额跃居全国第一,北京环境交易所已经建成节能环保技术转让、CDM项目和生态补偿、排污权与节能量3个信息服务平台,并联合其战略伙伴BlueNext环境交易所在哥本哈根正式发布中国首个自愿减排标准——熊猫标准。

上海证券报刊登了利率期货之父这位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山特的话说,水和空气会创造人类最大期货交易市场,山特认为,中国在二氧化硫这个指标总量上早有控制,现在中国所面临的重要大挑战是,如何使用一种市场化的交易的手段,让中国企业以最低的成本达到国家强制要求的减排指标。在这个过程中,推出排放权期货交易或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此外,本周媒体还在其他方面进行了环境报道。新华网推出了题为"内蒙古将强化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利用"报道;南湖晚报传播了浙江嘉兴减排的经验:去年,嘉兴力争从源头控制污染,实施"耗水大不批、污染重不批、能耗高不批"的三不批原则,共否决31个化工、电镀等行业的污染项目。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低碳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