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产业是新兴产业,走的是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路线,这个行业需要一个长期的、稳定的政策来支持它的发展。
对于目前的风电产业,不能简单地说“产能过剩”。如果说过剩,也是相对过剩,更准确地说,是在较低水平上的相对过剩。事实上,风力发电真正的难题在于入网难。只有解决了风电入网问题,风电才能真正用于社会生产生活。
切不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叫停产业,这样,既起不到规范作用,反而遏制了产业发展。在当下,正值低碳经济战略机遇期,时间就是生产力,错过了一时,可能就永远地错过了与别的国家同步走的机会,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风电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是当前最有希望规模化发展的新能源。然而,自2009年年中以来,有关风电产能过剩的争议越发热烈。综观各方观点,认为风电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开发无序无度、产能过剩、冲击电网。一度受到追捧的新能源代表、环保能源标兵,突然间竟招致如此多的诟病,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新财经》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罪一:开发无序无度
风电一度被认为是最优质的能源之一。发展风电,是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战略举措。
2006年,国家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因风电上网价格较高,利润可观,风力发电受到追捧,几乎所有有条件发展风电的地方政府都积极上马风电项目。
客观讲,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大都是欠发达地区。为了吸引投资,地方政府积极招商,吸引发电企业,降低企业进驻门槛。国家有关规定明确,建大规模的风电场须经发改委审批,而小于5万千瓦规模的,则只需上报地方政府核准,由地方政府审批。一时间,中小规模的风电场遍地开花。
以东北地区为例,2004年,该地区风电装机容量仅为24万千瓦,到2008年底,已达298万千瓦。2008年全国并网风电装机总量为894万千瓦,而东北区域风电装机容量占全国风电装机总量的1/3强。其中,绝大多数风电场的装机容量都为4.95万千瓦,小于5万千瓦。
众多这样的小项目,零零散散地分布在各个区域。“有风的地方,就有风电场”,有人如此生动地描述东北地区风电场的发展速度。
一方面,风电场的建设风风火火,但另一方面,不少建成的风电场却被闲置,利用率较低。由于缺乏整体规划,风电输送工程与整体发展规划极不配套,发出的电送不出去,导致不少电场投产后效益低下,建成后只能闲置。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到2010年,东北地区目前在建和已并网的风电场将超过1200万千瓦,风电机组单位造价约7000~8000元/千瓦,按单位成本7000元计算,就算是1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至少需要700亿元投资,这还仅是建设风电场的费用,输变电设备等不在其中。而目前,约有一半的发电能力闲置,也就是说,至少350亿元的投资在空晒太阳,属无效投资。
目前,风电“发得出,送不出”的情况并非个别现象,粗略估算,全国有1/3的风电装机并网项目处于空转状态,造成巨额投资闲置。
罪二:产能过剩
有关风电产能过剩的热烈讨论始于2009年8月。2009年8月26日,在由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中国的部分产业出现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倾向,除常见的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之外,多晶硅和风电设备等新能源行业也名列其间。
“风电的产能没有过剩”,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风能协会副秘书长赵逵毫不犹豫地否定了风电产能过剩论,“中国那么缺电,怎么可能产能过剩?过剩的是设备,不是风电。”
近两年,风电设备生产厂商暴增。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拥有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企业80多家,叶片、变速箱等各类零部件配套企业上千家,涉足这一行业的企业不仅有航天集团、兵器集团这样的国企巨头,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加入其中。
赵逵表示,“目前制约风电发展的最主要瓶颈是上网问题。以内蒙古为例,当地的风力资源约占全国风力资源的1/3,2008年年底内蒙古风电装机容量达372万千瓦,但机组随时会收到电网的关机指令。其中,占内蒙古风力资源1/3的乌兰察布市,按照规划及其实际发展能力,原本2009年可以将装机容量扩展到240万千瓦,但因为上网受限,其中已经完成所有前期工作的100万千瓦装机容量无法开工建设。”
有数据表明,2008年,中国因电网吸纳能力限制造成的风电场少发电量16亿千瓦,2009年的相关数据还未统计出来,业内人士估计至少可达到20亿千瓦。
据赵逵介绍,目前蒙西电网已经没有能力消化更多风电,国家电网、华北电网的上网规划也尚未落实,因此,今年只能寄望于尚未对风电并网叫停的东北电网再消化100万千瓦,届时内蒙古风电上网容量勉强可以达到600万千瓦。“如果不解决上网问题,占全国风力资源1/3的内蒙古,风电方面几乎没有发展空间。”赵逵对此非常担心。
由此,风电产能过剩是相对过剩,是并网难导致的上游产能过剩。
据国家电监会公布的《我国风电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全国风电场普遍经营困难,甚至亏损。并网难题一直是风电企业难以逾越的障碍。
罪三:冲击电网,是“垃圾电”
风电并网为什么如此之难?
事实上,国家在政策上是鼓励并积极推动风电开发的,相关规定要求电网企业无条件接纳风电入网,但实际上,电网企业表现并不积极性。赵逵介绍说:电网企业限制风电上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风电不稳定,时有时无、时强时弱,对电网形成冲击。
据记者了解,电网对风电入网有着极其严格的技术指标,入网的风电必须满足电网的稳频、稳压和稳相要求。自然风是不稳定的,导致风机所发出的电也不稳定。不稳定的风电对电网会产生巨大冲击,有可能导致电网崩溃或设备损坏。
“这种冲击理论上是存在的,但据国外实践标明,只要风电的输电量保持在的一定范围内,电网是安全的。”赵逵说。
正是由于风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而且在并入电网后会对电网造成一定的冲击,使电的品质下降,有人甚至将风电戏称为“垃圾电”。
为了使风电满足入网条件,使上网的电尽可能稳定,电网运营商需要在风机和电网之间加入复杂的调节装置,而这无疑将增加企业的成本,企业积极性不高也就理所当然了。
此外,地理因素也是加大风电上网难度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陆地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偏远地区,而用电负荷中心却在东部地区,而西部和北部地区的电网系统相对比较薄弱,无法完全接纳风电场发出的电,进而输送至东部用电中心。如果风电场离用电负荷中心比较近,风电企业往往不存在上网难题。例如山东大唐东营风电场,就基本不存在风电并网难题,因为该风电场离当地的用电负荷中心非常近,而且当地用电消耗能力强,所以,并网阻力就小了很多。
如此看来,困扰风电设备商和运营商最大的难题是风电并网问题。因为电网问题,导致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发出的电无法送达用电消耗大的地区,形成风能资源相对过剩。
赵逵总结说:“现实的困境有几方面原因: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缺乏电网接入配套规划;对电网企业接收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相应的电网建设和改造缺乏监管;没有规定电网接收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约束性配额指标;缺乏有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并网引导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