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水电
  • “云南水电外送”的反思:行政手段造成的巨大损失

“云南水电外送”的反思:行政手段造成的巨大损失

2013-07-23 10:00:28 秦皇岛煤炭网

七月十五日的《中国能源报》头版头条报道了云南水电外送的问题,由于价格形成机制的障碍,随着一大批水电汇集中投产,今年云南省弃电将达200亿KWH。面对若此大的浪费和损失,国家发改委批评云南省政府和云南省发改委不顾全大局,云南方面有关人士则认为这是国家发改委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当干预,但许多熟悉中国能源电力定价现状的人士都认为不论是国家发改委方面还是云南省政府方面,实际上都是在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所以才会造成如此大的弃电损失。由此让人想起了2010年10月18日《中国能源报》上的一篇文章《什么是水火同价》中新提及的中国电价形成体系中的乱象。三年又过去了,看来这些不合理的东西不仅没有得到改善,而且还愈演愈烈。

中国的电力改革已经讲了十几年了,可是只迈出了分拆电力部,建立五大电力公司这一步之后就一直停步不前了。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电的问题太敏感,牵一发而动全身,加之电力网络的复杂性,所以中央政府一直未能下决心推进电力改革,尤其是电价定价机制的改革。但这个改革最终是要进行的,从这次云南水电外送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就可以说明这一点,不改革就讲给中国整体经济造成重大的破坏。中国目前最大的两个网络化的产业电力和铁路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落后的两个部门,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笔者认为目前进行电价改革正当其时。早几年经济火热,煤价疯高,在那样的时候的确是不太适宜进行电价改革。如果当时国家放开电价,电价必将如煤价一样一飞冲天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但是今天不同了,整个中国经济在新一届政府的新经济政策的调控下已经冷下来了,最明显的是煤价的大幅回落,火电企业已有了巨大的盈利空间,加之整个经济对电力的需求放缓,所以此时进行电价改革不仅不会引起电价飞涨,还会收到促进经济反弹的正效果。

任何经济体都离不开能源,能源是一国经济的基础,煤、气、油、核是一次能源,电是二次能源,作为一个经济体对能源的消费30%以上是要将一次能源转化为二次能源以后来使用的。越是发达的经济体其一次能源转化为二次能源的比率越高,一次能源转化为二次能源的比率越高,整体经济的能源效率就越高。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占70%以上,而中国的煤50%以上用于发电。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煤价的大幅回落,应该给中国整体经济的复苏产生重大的正面影响,但是目前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效果。

原因在哪里?就在电价管制上。煤价的回落所可以给各行各业带来的降低生产成本的效益被电价给阻断了,这个效益原本可以成为各行各业的利润,结果成了电力行业独家的利润。这并不是电力行业自身的地位造成的,而是国家的电价管制造成的。国家的管制阻断了价值形成的“流”。

前几天,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召开有关部门的会议,研究给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融资问题是目前中小型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急需解决。可是我们的企业家们拿到钱以后买什么什么贵,生产成本降不下来,同样无法使他们展开正常的生产经营。而生产成本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电。在目前发电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如果放开电价管制,电价一定会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这对促进中国整体经济的平稳调整将会是重大利好。对减轻目前煤炭行业的压力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目前,国际国内都在讲“李克强经济学”,新一届政府的基本思路是该由市场解决的由市场自己来解决。电是商品,电的价格当然应该由市场说了算。所以说目前无论从硬件还是从软件方面来说,推出电价市场化改革正当其时,如果真的能将“电”全面市场化的话,今年年初将“煤”全面市场化的改革才能真正产生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云南水电外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