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条”与262亿
据媒体报道,8月12日A股放量上攻,煤炭板块以7%以上的整体涨幅领涨,安源煤业、山煤国际等十几只个股涨停。
受7月钢材价格反弹带动,近期煤炭价格开始回暖,焦煤价格上调幅度在20元/吨—30元/吨。终端价格的企稳,加上山西省出台的煤炭“20条”政策扶持,山西煤炭股突然成为了市场“香饽饽”。8月1日至8月12日,大同煤业、潞安环能、阳泉煤业、西山煤电、山煤国际等8家煤炭上市公司股价上涨幅度均在10%以上,总市值合计增加了262亿元。
看到此消息时,笔者突然想到港片《夺命金》里的一个片段:刘青云扮演的小混混,拿着“大哥”给的钱去炒股,在买跌和买涨间,逆市而行自作主张选了涨,眼看投的钱都跌没了,突然电视里播出多国政府达成协议救市的新闻,股市瞬间止跌回升。
股市风云诡谲多变,现实中这样的情节也不鲜见。当年“小超人”李泽楷旗下的电讯盈科股票连跌不止,老爸李嘉诚拉着儿子去饭店吃了顿饭并被媒体拍到,电讯盈科股价应声回跳。
现实世界中的一丁点风吹草动都能让股市看板上的数字猛涨狂落,这就是资本世界的倍增效应。
煤炭股“发飙”的背后,是山西等地方政府救市政策的集中“发力”。从煤炭中长期规划,到低热值煤发电,再到煤层气,山西近期连出三个煤炭“20条”。加上省长亲自出面牵线,山西煤企与五大电力集团达成协议。如此密集的政策刺激,股市如果没有半点反应,别说董事长,连省长都该慌了。
按照业内人士分析,山西救市政策提到要为煤炭企业暂停提取两项煤炭资金和减少交易服务费用,仅此至少可为煤企减去每吨16元的成本。七七八八算下来,8家上市公司最多可增加42.48亿元的业绩,在资本市场带来了262亿元的市值增加,可见山西省的这些措施确实“值得”。
有“煤老大”山西带头,陕西、内蒙古等产煤大省(自治区)也在积极跟进。内蒙古自治区经信委人士曾表示,内蒙古还会出台政策促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消化过剩产能,全面清理涉企收费,坚决取缔非法收费。
事实上,自今年5月以来,从河南出台“煤电互保”相关政策,到山东、安徽甚至湖南等省采取直接或间接措施限制外省煤进入,各地拯救煤市的动作不断。
对此,股市给出了相对积极的反应,但业内人士的看法并不一致。有人认为,面对煤炭市场的弱势,山西省政府的救市政策不管好还是不好,最起码是在探索,“对于全国的煤炭市场,尤其是山西的煤炭市场是一件好事情”。
也有人认为,整体的市场需求并没有大的改变,地方政府的救市政策对大煤炭企业而言是短暂获益,但将让更多的中小型煤炭企业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煤炭分析师李廷直言,目前的煤炭市场是前几年煤炭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救不了。政府的救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自身调整的进度。
有人甚至认为,煤企现状的惨淡,地方政府难辞其咎。近年来,煤炭行业从快速整合到快速扩张再到快速陷入困境,地方政府的手伸得太长、太频。几乎没有一家大型煤企的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能够免受行政干预。政府都在不顾一切地负债建设,又怎么可能不让风光无限的煤企负债扩能呢?每家企业都在政府干预下快速扩张,煤炭行业又怎能不出现产能过剩呢?
所以,政府当下的救市政策与其说是在救市场,不如说是为自己前几年的行为买单。这么说,并非等于企业本身一点问题没有。但不得不承认,政府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对煤企的影响无处不在。
有人说,看似某个偶然事件改变了人的命运,其实人在面对偶然事件时不同的选择,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在这个胜者为王的时代,个人、企业都有不同的选择,无论如何,你得先有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