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份以来,随着市场的趋好,需求的提高,北方运煤港口逐渐出现供需两旺的运行态势,带动海运费的快速回调。而电厂耗煤数量的增加,到港拉煤船舶保持高位,促使港口资源紧张,煤炭价格出现回调。进入12月中旬,尽管市场紧张程度有所缓和,但客户办理装船手续仍比较积极,由于北方秦皇岛、曹妃甸、黄骅等港口场存保持低位,拉运优质煤的船等货情况依然存在。近几个月,之所以出现北方港口资源紧张,而煤炭价格上调较快,主要原因如下:
1.需求因素,经济发展带动煤炭需求增加。
8月份,电厂耗煤增加,带动市场趋好。9、10月份,市场继续走好,下游需求保持旺盛,很明显已经不是简单的夏季过后的补库存举动,而是需求增加,电厂调进煤炭数量低于消耗数量、电厂库存回落、满足不了用煤需求造成的。而主因是宏观经济企稳向好、冬季取暖用煤需求增加、火力发电耗煤增加以及国际动力煤市场企稳回升等。
在稳增长政策的支撑下,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PMI数据逐渐好转,8月官方PMI为51%,环比升0.7%,延续了7月份的回升势头。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1%,呈连续3个月正增长。多方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有所回暖,带动用电量和用煤量增长,煤炭市场呈现活跃趋势。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4%,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回升,为18个月以来的新高,表明我国制造业经济稳中向好。国内经济仍延续向好发展,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4%,为2012年5月以来的高点,连续1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我国经济保持相对平稳的态势,季节性需求好转导致电厂拉煤积极,
2.天公作美,煤炭发运量保持高位,压低了港口库存。
11月份到12月上中旬,北方沿海地区天气奇好,秦皇岛等北方港口封航时间较短,为提高运输效率,增加发运量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压低了港口库存。
经过铁路、港口的协调配合和积极抢运,11月份,北方11个运煤港口合计发运煤炭5839万吨,各港口煤炭发运量均创高产,其中,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发运煤炭处于高位。尽管各港口发运数量高位,但下游需求仍保持一定水平。进入12月份,北方沿海地区天气继续以晴好为主,无风无浪天气,适宜煤炭发运,助推了煤炭运输的效率,压低了北方港口库存。大秦线检修结束,恢复正常运输后,运量明显提高,每日发运量保持在130万吨左右。其中,11月8日,日发运煤炭134.1万吨,11月25日,日发运量达到134.2万吨。1-11月,大秦铁路共运输煤炭40605万吨,同比增长1954万吨,增幅为5.1%,今年发运煤炭有望完成4.46亿吨。
主要枢纽港口:秦皇岛港,煤炭发运量占北方港口煤炭一次下水量的36%,该港地理位置优越,水域环境好,港口不冻不淤,有燕山山脉这个天然屏障阻挡西北来风,受封航影响小;值得一提的是,该港首创的港前待泊区开始启用,对加快船舶周转、提高运煤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加了港口吞吐量。进入12月份,秦皇岛港每日煤炭调出量和调进量保持一致,数量差不多,压低了港口库存。从11月20日到12月25日,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秦皇岛港存煤数量竟然保持在470-500万吨之间。
3.中小煤企和贸易商退出市场,优质煤资源紧张。
经历了前一阶段的煤炭降价风波之后,很多小型发煤矿站无力抵御市场冲击,面临成本和经营的压力,或退出市场,或减少煤炭发运,以上促使进港煤炭资源有所减少。尽管中煤、神华、同煤、伊泰等大型煤炭企业加快生产,提高外调量和装车量,但增量有限,赶不上下游需求的增量。沿海地区很多耗煤大户,如:浙能、国电等大型电力集团,在“三西”中小煤企难以保证资源供给的情况下,将订单从小型煤企中撤出,改为订购神华、中煤等大矿的煤炭。但是,受铁路瓶颈、自身生产能力、发运能力有限等因素影响,大型煤企发运数量难以满足下游增长的煤炭需求,造成港口资源紧张,煤价飙升。
前一段时间,在订单增加的情况下,大型煤炭企业需要优先保证国家重点电厂的用煤需求,增加发运量,对求购的小户市场煤炭一时难以满足。促使部分煤种出现供不应求,秦皇岛、黄骅港的锚地下锚船增多,船等货现象严重,市场煤交易价格节节高攀。
4.非重点电厂大力采购,推动煤价上涨。
9月份至今,尽管出现港口资源持续紧张,到港拉煤船舶增多的情况,但是,重点电厂存煤处于上升的态势;而沿海电厂方面,除大唐以外的四大发电集团和浙能、粤电、中石化、宝钢等重点客户存煤并不紧张,存煤数量基本在警戒线以上水平,重点用煤企业用煤得到了可靠保障。
资源紧张、调进量偏少的用煤企业主要为华东、华南一些地方电厂和长江沿岸地区小型用煤企业,他们大量订购神华、中煤、同煤等大型煤炭企业的煤炭。9月份以后,大型煤炭企业市场煤订单明显增加,供不应求,造成煤炭资源紧张,推动了市场煤价格的高企。而“买涨不买落”、“一窝蜂抢购”的心里,增加了紧张气氛,促使了价格的上调。
5.价格属于恢复性上涨。
今年1-9月中旬,受需求走弱等因素影响,发热量5500大卡煤炭,平仓价格从年初的630元/吨,一直下降到515元/吨,直降115元/吨,降到煤炭贸易商盈亏平衡点以下100元的水平。由于煤价大跌,吨煤亏损达100元,造成很多中小煤炭企业无力承受重压,纷纷退出市场。国有大型煤矿也出现亏损,但由于神华、中煤等大矿实力强,底子厚,煤炭质量优良,用户群广泛,在市场搏击中占据主动。
9月下旬开始,煤价出现上涨,已经延续了三个月,此次煤价上调属于“恢复性上涨”。截止本周,部分贸易商将发热量5500大卡煤炭报价到655元/吨,已经累计上涨了140元/吨,并上涨到发煤户的盈亏平衡点以上水平。随着冬季的来临,华东、东北地区火电厂耗煤数量呈现增加态势,继续助推市场趋好。12月24日,沿海六大电厂日耗合计达到77万吨的高位,接近夏季用煤高峰的数据;春节临近,电厂需要增加存煤数量,以备过节所需。因此,用户派船的积极性仍在,北方港口继续保持繁忙的程度,预计明年一月中旬之前,煤炭价格不会下跌。
6.运输瓶颈制约。
铁路仍为煤炭运输的瓶颈,主要运煤铁路:大秦线和朔黄线运煤压力很大;今年,大秦线发运煤炭将达到4.46亿吨,朔黄线运量将达到2.36亿吨,双双呈现增势。尽管“西煤东调”两大铁路满负荷运转,但仍难以满足下游用煤需求。11月下旬至今,北方各港口存煤存煤始终保持在低位;其中,秦皇岛港存煤480万吨,曹妃甸港存煤为310万吨,黄骅港、国投京唐港存煤也不高,造成数量不少的船舶在北方港口锚地下锚等泊。截止12月25日,秦皇岛、国投京唐港、曹妃甸港下锚船舶分别为58、19、11艘,资源紧张,推动了煤炭价格继续处于中高位。
下游需求持续看好,求购心理依然存在,预计港口资源紧张,煤价保持高位将延续到明年一月中旬。(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