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又一项令中国站于世界之巅的工程—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竣工投运。
该工程是首条主要向河南送电的跨区输电通道,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在河南建成投运中西部首个进入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 见习记者 王真真
【现场】
三地同时举行会议宣布投运
“现在我宣布,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竣工投运。”1月27日10时30分,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舒印彪在北京的视频会议室宣布了这一好消息。此时,位于省电力公司的河南视频会议室以及新疆视频会议室,爆发出热烈掌声。
该工程起于新疆哈密南天山换流站,止于河南郑州中牟县境内的中州换流站,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6省(区),线路全长2192千米,总投资233.9亿元,于2012年5月核准开工建设,额定输电能力800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长、代表了世界直流输电技术最高应用水平的创新工程。
这是继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工程后,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的世界上第三个特高压直流工程,是国家实施“疆电外送”战略和国内将风电、煤电、火电打捆外送的首个特高压工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首条主要向河南送电的跨区输电通道,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意义】
进入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时代
哈郑特高压的投运,引起各界关注。其实,早在2011年,我省就实现了特高压“零的突破”。
据悉,2011年年底投运的1000千伏晋东南长治—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途经南阳,并建有开关站。该工程是世界上首个投入商业运行的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也是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的起步工程。
该线路工程全长654公里,自投运以来,充分发挥了特高压输电固有的远距离、大容量和低损耗优势,强化了河南电网作为南北电力交换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地位,使得山西、河南、湖北的煤电和三峡的水电都汇入大电网,大幅提升了这些地区的电力交换、水火互济、节能输电等能力。
“哈郑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电能将与晋东南长治—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交融,标志着我省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率先进入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时代。”省电力公司的有关负责人说,河南特高压电网居于华中、华北、西北联网的枢纽地位,在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格局中处于重要位置,在全国能源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更加巩固。
【解读】
特高压直流与交流输电啥区别
同样是特高压,哈郑特高压是直流输电,而晋东南长治—南阳—荆门特高压是交流输电,二者有何区别呢?
“直流输电只具有输电功能,不能形成网络,类似于‘直达航班’,中间不能落点,定位于超远距离、超大容量‘点对点’输电。而交流输电具有输电和构建网络双重功能,类似于‘公路交通网’,可根据电源分布、负荷布点、输送电力、电力交换等实际需要构成电网。交流输电中间可以落点,电力的接入、传输和消纳十分灵活,定位于构建坚强的各级输电网络和经济距离下的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广泛应用于电源的送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科院研究员周孝信指出,直流输电和交流输电只能互补,不能互相取代。
而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指出,电网发展需要构建交流、直流相互支撑的坚强电网。无论从技术、安全还是经济的角度,只有构建交直流混合电网,才能充分发挥各自功能和优势。目前,我国已建成投运“两交两直”特高压工程,并一直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全面验证了特高压输电的可行性和成熟度。而基于特高压技术的跨国、跨洲能源输送和电网互联的建设,也成为全球范围内解决能源问题的长远之策。
【作用】
哈郑特高压将改变河南能源结构
这一工程的投运,究竟能给河南带来什么影响?
据悉,我省电能主要来源于火力发电厂,而火电均以煤炭为原材料。“河南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2.4%,但产量近30年保持全国前列,过度开采导致了煤炭开采难度加大、成本提高、产能后劲不足。河南煤炭已由净输出省转为净调入省,这对于火电占据较大比重的河南电力能源来说,形势相当严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苏说,除了煤炭资源紧张外,河南水资源也基本开发殆尽,核电建设短期很难突破,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较长时期内只能作为补充能源。加之石油、天然气保障主要依靠省外调入,使得河南对省外能源依存度持续攀升。据预测,2015年河南电网最大负荷将达6000万千瓦,考虑省内电源后,需要省外支援1000万千瓦。
而哈郑特高压投运后,每年可将新疆丰富的风电、光电、火电打捆向我省输送电量500亿千瓦时,相当于运输煤炭230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000万吨、二氧化硫33万吨,直接拉动新疆投资1000亿元,拉动河南GDP增长2500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成为连接西部边疆与中原地区的“电力丝绸之路”,这对于实现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缓解华中地区用电紧张局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
将形成“两纵两横”的环网结构
哈郑特高压投运,除了改变河南能源结构外,对治理雾霾具有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河南能源资源以煤炭资源消费为主,而煤炭的粉尘及其排放的硫化气体,正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省电力公司的有关人士说,刚刚发布的《中国气候公报》显示,我国2013年霾天气为52年来最多,其中包括河南、河北等省市在内的中东部地区霾日数超过100天。
在受到资源、环保等多重限制和约束的情况下,河南更加迫切需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而哈郑±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送来的清洁电能,正是河南的最佳选择,对于优化河南终端能源消费结构,积极破解河南雾霾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预计到“十二五”末,河南特高压电网将形成“两纵两横”的环网结构,届时,河南电网供电能力将达7000万千瓦,跨区电力交换能力将达2000万千瓦,成为中部崛起、河南振兴的坚强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