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我国油气勘探处于早中期阶段

2014-02-17 09:35:29 中国石化报油气周刊

我国油气远景资源量为1287亿吨、70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为255亿吨、27万亿立方米。截至2013年初,我国油气探明程度(可采储量)分别为35.7%、15.4%。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石油勘探处于早中期阶段,天然气勘探处于早期阶段。

参照美国本土48个州石油工业150年的发展历史,当资源探明率大于20%且小于60%时,储量增长处于稳定阶段。根据Weng旋回模型预测,2020年前,我国年均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有望达到9亿~10亿吨,可采储量达到1.8亿~2亿吨;天然气年均新增储量有望达到6000亿~7000亿立方米,可采储量达到2500亿~3500亿立方米。

中西部和海域开发程度低

目前我国中西部和海域开发程度低,剩余资源丰富,是重要战略接替区。东部、中西部和海域分别拥有石油资源量421亿吨、515亿吨和353亿吨。

截至2013年初,东部、中西部和海域探明程度分别为48%、20%和10%。东部地区剩余资源量219亿吨,但勘探和采出程度较高,储量呈缓慢下降趋势;中西部和海域探明程度低,储产量有望持续增长。

中西部和海域天然气远景资源量合计占全国天然气总量的91%。截至2013年初,中西部和海域探明程度不超过20%,其中中西部勘探在岩性地层、前陆和海相碳酸盐岩领域不断获得新突破,战略接替地位凸显。

在东部方面,松南断陷群要类比彰武,评价落实具有效烃源条件的断陷,加密二维或部署三维,落实目标,以求突破;南华北及周缘要围绕上古生界和中生界两套勘探层系,部署二维地震,深化二次生烃与上古原生残留油气藏的研究,评价有利区带,优选预探目标;渤海湾及周缘要以部署二维地震攻关为主,寻找有利区带与目标。

在西部方面,准噶尔盆地中部需加强储层改造技术攻关和成藏富集规律研究。周缘以地震技术攻关和构造建模研究为主,针对制约勘探的关键因素,厘清地层展布,进一步认识区内断裂体系,评价有利区带,落实圈闭。塔里木盆地需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二维地震攻关及油气成藏规律研究,周缘以地震技术攻关和构造建模研究为主。

在海域方面,推动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合作勘探,以部署三维和钻井为主,落实深层有利区带。盆地南部中生界加强地震资料解释,落实盆地结构,研究油气地质条件,评价有利区带,落实风险目标。琼东南深水区深入开展地震部署,甩开部署三维地震,加强整体研究,类比周边发现,进一步评价有利区带,描述多类型的勘探目标。

立足大盆地,寻求大突破、大发现

立足大盆地,寻求大突破、大发现,将是我国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我国属于油气工业大国,支撑油气工业发展需要依靠大盆地和大发现。截至2012年底,松辽、渤海湾盆地探明程度超过50%,但待发现资源量仍分别达到67.3亿吨、137亿吨,值得深化勘探。鄂尔多斯、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探明程度分别为49%、19%和29%,仍处于大发现和储量高增长期。南海南部和羌塘盆地勘探外部环境或自然条件恶劣,目前勘探工作量投入较少,但资源潜力大,石油资源量分别为202亿吨、84.7亿吨,是我国石油工业重要的接替方向。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盆地和南海北部是支撑天然气快速发展的重要盆地。

目前我国在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吐哈、松辽、渤海湾、苏北、东海、台西、珠江口、琼东南和莺歌海14个盆地均发现规模性气田,还发现一些小型成气盆地,例如保山气田、三水盆地、曲靖盆地和陆良盆地等。这说明我国拥有广阔的天然气勘探区域和巨大的资源潜力。

但需要说明的是,占气田总数19%的大气田,其年产量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我国储量丰度最高的克拉2大气田,年产量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13%~16%;苏里格大气田、榆林大气田和靖边大气田,年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5%、7%、9%。而俄罗斯乌连戈依大气田和亚姆堡大气田,其年产量占俄罗斯天然气总产量的58.8%,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14.7%。因而,勘探和开发储量大、丰度高的大气田,是大幅增加我国天然气储产量最重要的环节。

与全球其他大陆板块相比,我国大陆板块构成是由前寒武纪的几个面积不大的古陆块,经过漫长离散、拼聚与沉积演化所组成的,各块体均带有自古生代以来的不同地质背景,造就了我国众多油气地质块体非常特殊、复杂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随着易开采油气藏的逐渐减少,寻找复杂油气藏将成为必然。



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