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能源
  • 风能
  • 深度解读:风电产业短期盈利无望 前期投资成豪赌

深度解读:风电产业短期盈利无望 前期投资成豪赌

2014-04-17 14:19:40 搜狐网

一、风电行业窘遇频繁,壁垒难突破

1风电设备产能过剩市场萎缩

为了避免产能过剩,国家当时出台的文件称,将严格控制风电装备产能盲目扩张,同时,原则上不再核准或备案建设新的整机制造厂。但是何为盲目扩张,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这也为80多家厂商大规模扩张产能提供了机会。今年上半年,全球风电机组订单较去年同期下降30%。2013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将呈下降趋势。

2风电并网、消纳瓶颈难破

由于五万千瓦以下级风电项目甚多,其风电项目配套规划不够完善导致并网困难。另外,消纳严重制约行业发展。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约100亿千瓦时(折合标准煤超过330万吨)被限制发电而损失。目前,全国用电中风电电量仅占1%。

3前戏太长企业倒在等待盈利前夜

面对寒冬考验,风电产业链上六成企业出现利润下滑。风电设备龙头企业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业绩领头变脸,利润缩水逾七成。据华锐风电2011年年报披露,净利润同比下降72.84%。实力不足的企业已经站在生死边缘,而有实力的企业则纷纷选择在弱市中调整战略,以适应来自于外部的环境变化。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4竞争白热化抢占市场

电源市场竞争激烈。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关于印发“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显示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共计1492万千瓦,与去年8月发布的第一批风电规划规模减少了1391千瓦,降幅近五成。而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行业也陆续进入电源市场。上半年全国131个风电场获批,六电力巨头也纷纷疯狂圈项目。

二、为何纷纷热衷风电项目大规模布局?

火电价格倒挂

2011年至今由于火电价格倒挂,5大以煤、火电为主的电力集团火电常年亏损,今年预计严重亏损75亿元。电企一边研究“上调电价”一边逐渐降低对火电的积极性,大规模发展风能发电项目。并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国家补贴激励

风电的上网电价为6毛多,政府从上网的其他电费中提取1厘/度(民用和化肥)和2厘/度(工业)用于补贴风电。补贴电价从0.15至0.28元/度不等,全国平均而言大致在0.24元/度。《风力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符合其规定条件的风企,按500元/KW的标准予以补助,整机制造企业及关键零部件商各得50%。

为配额制出台铺路

今后国家可能针对电网和发电公司采取“配额制”,即出台规定要求企业的电源结构中有多少必须是清洁能源。电企或提前为配额铺路。今年1月至5月,5大电力集团以及国华电力经该委审核通过的发电项目共有131个,而其中,风电项目占比达95%。

“保障性全额收购”风电

电监会将“保障性全额收购”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写入《可再生能源法》。据了解,原来的可再生能源制度是针对可再生能源电量全额收购的。而“保障性全额收购”是对批准建设的风电厂保障全额收购。未获得批准以外自建风电厂则不能保障。

三、解疑:并网难是技术原因?

“并网难”是一个不容争辩的客观现实

全国范围内平均风电弃风电量占比达20%,直接经济损失达近百亿元。太阳能也出现因无法并网而不得不“弃光”的苗头,2011年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设备利用率也较上年有所下降,年利用小时数仅1700左右。我国北方风电集中开发地区大都遭遇较严重的弃风限电问题,东北一些地区冬季弃风限电比例已近50%;西北主要风场因数次脱网事故,目前限电竟高达70%%—80%。

体制机制因素才是造成“并网难”的根本原因

目前我国新能源开发明显倾向于集中开发模式,为了远距离输送风电光电,需层层升高电压,配套兴建从10千伏至750千伏之间各个电压等级全套输变电设施,才能将风电光电输送到上千公里甚至数千公里以外去使用。加之长距离线损和层层变损对输电经济性影响颇大,过网费进一步降低了经济竞争力。集中开发模式,造成了新能源发电投入大、并网难、效率低等问题。

其次,并网政策和技术标准与新能源发展缺乏有效衔接。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使得其在接入电网时,可能会产生谐波、逆流、网压过高等问题,对现成电网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也受到电网公司的消极处置。

最后,电网配套落后,利益关系有待理顺。我国并网的新能源项目主要建设于西北地区,就地发电就地消化,但当地电网的消纳能力有限,若不能尽快建成高压远距离输电,实施大区域调度和理顺电网公司等各方利益关系,则并网难的问题仍将存在。

电源和电网投资比例不协调

尽管这些年国家对于电网的投资比例逐年上升,但仍然处于补欠账阶段,与近些年动辄每年上千亿的风电建设投资相比,仍有所不足。风电项目并网难的核心问题不是建设的问题,而是在于发电项目配套规划的问题。电网现在建一个22万或者是50万或者更高的电源等级的都比较慢,这种项目尤其是高电压等级都要经过国家能源局相关部门来批准,核准报批都有时间差。

四、“弃风”是电网企业的无奈选择?

目前是在消化非理智建设的苦果

近年来风电项目飞速增长,为了抢占风电资源,包括五大电力集团在内的多家发电企业大量上马风电项目,很多民营企业家也盲目投资风电建设。由于受风电消纳能力的限制,风电企业的发电小时数也严重不足。而最后都以亏损为结局的占大多数。目前,各大风电企业也开始研究当地电网的接纳能力,目前是在慢慢消化前期非理智建设带来的苦果。

大规模储能技术还在研发中

由于大规模风电在当地难以消纳,因此需要高电压远距离外送,但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大区之间的网架联系还很薄弱,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和与之相适应的全国联网能力。专业人士表示,要解决风电当地消纳的问题必须要大规模地储能,风电发展和技术发展是配套的,现在技术发展很快,但跟不上风电和太阳能的发展速度。他透露,1千瓦时需要花费3.5万~5万元,大规模的储能技术正在研发中。

弃风指标不是国家统计指标

关于弃风的计算,现在全世界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涉及利用小时数和实际利用小时,这里也涉及很多因素怎么区分,比如有的风电厂让一个样板的风机始终转着,计算其他风机和样板风机的对比差值。国家电网公司新闻发言人表示,电监会所发布报告中提到的“弃风值”,其实各家风电厂的计算方法不一样。现在这些计算不能算严格的统计指标。

弃风现状

“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了《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我国风电2015年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2020年超过2亿千瓦。如何减少“弃风”,顺利消纳风电,成为实现规划目标的关键。”

我国风电资源虽然集中,但大多远离负荷中心,就地消纳市场有限,并且“三北”地区电源结构单一,抽水蓄能、燃气电站等灵活调节电源比重不足2%,特别是冬季由于供热机组比重大,基本没有调峰能力。“弃风”是电网企业的无奈选择。

五、大型国企重新洗牌国际市场豪赌难成赢家

企业洗牌再豪赌

“蛇吞象”:华锐金风收购全球风电老大

丹麦发行量最大报纸《日德兰邮报》报道称,中国排名前二位的风机制造商华锐风电和金风科技均有意收购丹麦风机巨头维斯塔斯(Vestas)。据权威机构BTW最新数据,目前维斯塔斯是全球排名第一的风机厂商,金风与华锐的累计装机排名分别是全球第二和第七。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属实,任何企业收购成功都将跃升世界第一,并创造风电行业的“蛇吞象”。

华锐将从子公司开始减薪,最高降幅达到1/3

因为开发商拖欠整机厂资金,整机厂又将赊销的压力转嫁给上游的设备商。而许多排名靠前的零部件厂商在整机厂付款未达到一定比列的前提下,往往拒绝交付全部数量的产品。而因为新建的风场项目减少,整机厂也往往难有更多的资金支付给零部件商。这样的上下游的资金拖欠对整机厂商来说可谓不堪重负。据华锐2012年一季报,其营收账款已达到121亿元,而应付账款同样高达约101亿元。

华锐力拼国内市场国际市场难挑大任

中国海上风电市场实际上的停滞不前,还造成了大量库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首轮海上风电招标项目,从法律意义上看是存在的,但实际上已名存实亡了。”为了扩大其国内的风机销售,今年仍大手笔的进行基地投资。

国际方面,华锐在没有闲钱了。另也因为与超导的事,华锐在美国的名声也不如之前。欧洲国家对于中国工业品的耐用性存在成见。而新兴市场却也可能存在政策风险。

六、大规模建业血本谁来买单?

1风电规模收窄继续补贴风电企业

国家将继续补贴风电企业并网补贴出台

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关于印发“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显示“十二五”第二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共计1492万千瓦,与去年8月发布的“十二五”第一批风电规划核准2883万千瓦的规模相比减少了1391千瓦,降幅近五成。为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接入电网系统而发生的工程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按上网电量给予适当补助,具体标准为50公里以内每千瓦时1分钱,50公里~100公里每千瓦时2分钱,100公里及以上每千瓦时3分钱。并网补贴的出台,有利于调动电网企业的积极性,推动可再生能源并网。

2红利难短期显现

投资人风险加大红利难短期显现

目前风电企业是稳中求生期待回暖的状态,前期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市场大环境的恶化,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短期内,通过信托、PE其他形式的项目投资,估计短期内红利难以显现。因为风电市场的规模化发展与地方审批权的收紧,以往风电企业通过银行授信或者项目融资便能获得的贷款,将来可能要更为严格。红利效应需在并网等制度性问题解开后才会显现。另外,大型企业洗牌后再次抢占项目份额,从运营的角度讲,加剧了其运营难度。因此,投资人本轮风险明显加大。大环境下的企业困境已经透露出行业不争萧条处境。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