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陈卫东:关于能源结构的实在话

2014-11-07 14:55:23 中国能源网   作者: 赵云峰  

"伴随改革开放的几十年发展,中国保持了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其中煤炭功不可没,没有煤炭中国就走不到今天。但是,煤炭的粗放利用也被逐渐认识到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围绕煤炭的清洁利用,通过能源结构调整,让能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能源圈和舆论的焦点。"在近期召开的第六届外洽会上,来自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员陈卫东在一场关于煤炭和天然气清洁利用的论坛中,通过演讲对煤炭及能源结构问题讲陈述了他的看法。

1982年,陈卫东加入了中海油,在物探、油服和董事会等多个岗位任职,迄今已在海洋油气领域工作了30多年,很多关注能源行业的人士对他并不陌生。演讲中陈卫东中肯地道出了当前我国能源结构的纠结现状,从中可以发现我们想大力发展的和想尽快摒弃的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能源网将他的讲演内容进行梳理和汇总,供读者参考,看看为什么能源结构调整就是这么"不简单"。

雾霾之殇

当前,只要没有风雾霾就会袭来,在北京更是如此。前几天,在北京举办了一场马拉松比赛,通过现场拍摄的照片可以发现,很多人竟然还戴着"防毒面具"在跑,这反映出中国当前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最大挑战已经不是能源供给,而是环境可否持续。在这当中,煤炭的清洁利用大概是对中国目前能源最具挑战性的课题。

这几天微信上有一个很热闹的话题: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公布的一个报告,叫做"煤炭使用对中国大气污染的'贡献'",这个报告第一次由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环保部环境规划院、清华大学等18家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给出的一个数量的概念,即煤炭对PM2.5的"贡献"平均是56%。

北京即将召开APCE会议,戴着面具来跑马拉松是非常丢脸的事。

恼人的碳

中国的气候问题主要是能源消费结构带来的。2013年,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为67.5%,创历史新低;石油占比为17.8%,也是1991年以来的最低值;过去10年,天然气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翻了一番,达到5.1%;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9.6%,过去十年增速超过50%。

这样的能源结构和100年前国际能源结构相似,1913年,全世界的能源结构里煤炭是70%,那时候是煤炭的最高峰,所以"雾都"伦敦的帽子戴到北京来了。

中国天然气使用也是一个重要挑战,世界天然气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例已达24%,中国只有6%。从分子结构讲,薪柴是一个氢原子十个碳原子,煤炭是一个氢原子两个碳原子,石油是两个氢原子一个碳原子,天然气是四个氢原子一个碳原子。前两次能源转型,是从木材转向煤炭、从煤炭转向石油;现在提出的所谓石油向天然气转变为桥梁的新能源组合,路径就是低碳。所谓能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释放的热能称为能源,碳不管以何种形式都要排出来的。所以这对我们是个巨大的挑战。

煤炭"洗白"

煤肯定能够实现清洁利用,但煤的清洁利用足够吗?

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煤炭的洁净利用,我不反对。现在煤炭的排放不是电厂的问题,因为中国新建的超临界电厂已经是世界最先进的,上海外高桥电厂目前耗煤只有200多克/千瓦时,排放很低了(编者:据报道,2012年外高桥第三发电厂两台超超临界机组在负荷率77%情况下,含脱硫和脱硝的实际运行供电煤耗已经达到276.14克/千瓦时;8号机组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为41.2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为22.6毫克/立方米,烟尘排放浓度为12毫克/立方米)。当前煤炭最大的问题是有将近一半是直接燃烧和进行排放的,如大小锅炉和小城镇及农村的冬季取暖。

这里有一组数字,按照现在煤炭不到500块钱一吨的价格,转换为MBTU是多少呢?3个美元;我们的自产气是多少?8个美元左右;我们的管道气多少?11-12个美元左右;我们的LNG是多少?16-18个美元……从现实的角度去看能源问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能不看这个价值吗?能离开这样的现实主义吗?

石油的利用主要指向交通运输行业,但在发电领域,天然气和其他形式的能源可以被煤炭取代。买家和消费者很清楚,假如我们家中正在用燃气炉取暖,如果天然气价格再涨两块钱,我们就会考虑把燃气炉换成电暖。

煤的价格一个MBTU才3美元,大量的粗放使用带来的压力就是排放。中国的碳排放量是世界上最大的,达到了欧盟和美国排放量之和。排放的温室气体70%是二氧化碳,其他的气体是转换成二氧化碳来做的总体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90%是化石能源,而化石能源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就是煤。

当前,我国的煤电排放标准里没有二氧化碳,,只有硫、硝和粉尘等,所以这个标准和我们温室气体的标准是不同,这就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需要调整目前的能源结构,但调整能源结构又和整个能源的价格体系相关。价格摆在那里,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怎么如何去平衡?

天然气利用

中国当前单位GDP碳强度很高,这与我国工业结构紧密相关,消耗的能源转化成产品进行出口,所以这就决定了我国能源消费量的问题。

当然,中国的能源消费现在已经不仅仅是"量"的问题,还有"质"的问题。天然气发在过去十年在我国发展很快,平均超过10%,还未曾有哪个燃料达到这个速度。但我国天然气消费在一次能源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低,在全世界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中,只有澳大利亚的天然气使用比例与我国相近,虽然澳大利亚的煤消费量很高且在出口天然气,但由于该国地广人稀,煤的使用不会产生中国这样的严重影响。

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已占总量的31%,管道气和LNG的进口大致相当。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天然气生产商,2013年天然气产量1210亿立方米;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在天然气领域的世界地位改变了。中国现在成为了一个新的"欧洲",成为多种天然气的汇集之地,有自己生产的常规气、、页岩气、煤层气和煤制天然气,进口中亚的管道气以及将来俄罗斯的管道气,此外海上还有LNG供应,中国几乎拥有了各种类型的气源。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页岩气投资国,页岩气钻井数排名第二,已经接近600口。

随着时代的发展,能源相互替代性也会越高,发展电动汽车是为了替代石油、发展LNG汽车同样是为了替代石油。当能源进行相互替代便不在是单项价格的问题了,而是整个能源的价格体系问题。天然气进口为何会如此困难,这是因为它可以和电相互替代,而电的背后是煤碳。

如果想改变国际天然气价格并试图找到便宜的天然气并不现实,这便涉及到整个电力价格的改革。因此,天然气将成为今后我们面对的更大问题,它是我们要增加的清洁能源,但会发现我们真的很难消费得起,这需要一个过程。

就像莎士比亚的"生死还是存亡,这是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并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案。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陈卫东 能源结构 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