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光伏质量是突出问题 提高质量规范市场成共识

2014-11-13 09:27:20 中电新闻网   作者: 于海江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十余年,涌现了一批技术领先的行业先锋。但光伏设备领域产能严重过剩,绝大多数的企业存在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等现象。

这些都是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所致。若继续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老路,光伏行业将距离世界水平越来越远。”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天科技”)总裁薛驰在11月6日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太阳级硅及光伏发电研讨会上表示,光伏企业要占领制高点,必须要掌握关键技术,企业要不断自主创新,所以中天科技选择走“技术效应”差异化道路,通过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随着利好政策频出,光伏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浪潮,但光伏设备质量和寿命问题又浮出水面,产品质量、设备技术、政策执行以及融资问题仍是制约光伏行业有序健康发展的瓶颈,如何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引导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值得业界思考。

设备质量成新增装机量掣肘

“目前市场上的光伏电站生命周期一般为25年,尽管光伏电站有这样的周期年限,但与电站配套的各类组件品质是否可支持25年要打一个问号,投资收益是否稳定同样存在疑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说,随着光伏行业回暖,业内开始出现恶性竞争、以次充好、倒买倒卖的乱象,尤其是光伏发电相关组件、背板、逆变器等设备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

如果今年分布式光伏安装量达到400万千瓦,全年新增光伏装机量将有望达到1000万千瓦。按国家能源局的规划,到今年底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应达1400万千瓦,但上半年,我国并网装机规模仅达330万千瓦,光伏电站质量成为新增装机量的掣肘,也制约着中国光伏新能源应用规模效应,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业内企业高度关注的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行业内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投资不规范。项目缺少充分调研,只要有批文便匆忙上马。二是设计不规范。人员经验不足,无现场勘查,设计不考虑现场情况等。三是施工建设不规范。小业主项目开发出售,EPC商大额垫资建设,大业主收购运营的模式使得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抢工期、压成本的现象,施工质量无法控制。四是运维不规范。项目建成后,置之不理,缺少运维机制等等。五是产品质量不稳定,关键设备缺少检测认证等等。这些都是电站质量的隐患。”薛驰如是说。

2014年,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江苏、浙江、广东等地20个屋顶分布电站进行风险监控发现,部分电站出现连接器发生熔断、接线盒内部短路熔化、专门为分布式电站设计的汇流箱进水等问题,施工中也出现过部分线槽进水,部分绝缘表层被破坏等现象。除此以外,有的电站周边发生了类似火灾的质量事故,对电站组件质量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包括逆变器、汇流箱等。

政企联合规范市场秩序

在王勃华看来,产业政策不断出台以后,运作的关键在于规范有序、统筹发展。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正面引导,规范市场秩序,将政策落到实处;企业要有大局观,脚踏实地、统筹发展、理性竞争,以免造成巨大冗余和浪费,挫伤光伏发电市场。

“国家和地方政府光伏产业政策的持续出台,无疑对光伏企业是重大利好,尤其是民营企业,更是感到温暖。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未能深入解读,缺少统筹规划,缺少对企业的正面引导,市场调控力度薄弱。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逐利而动,弃自身长期发展、行业秩序于不顾,恶性竞争。”薛驰表示,行业的健康有序,是企业蓬勃发展的保障。因此,中天科技进入新能源领域以来,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力求引导新能源产业的有序发展。

事实上,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需要实实在在的科技创新。国家应继续加强规划与产业政策引导。政府层面应制定各项管理、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创新,企业应拿出真金白银投入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品转型升级。

“光伏行业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正在持续回暖,很多企业恢复了盈利。但是由于我国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发电发展时间较短,下游项目和分布式项目有关标准还没有完善,各类投资主体扎堆涌入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可能会扰乱应用端的市场秩序,也影响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正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会长、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近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上所说,光伏行业必须加强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使企业摒弃恶性竞争,重视产品质量,共同推动行业规范,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光伏质量,规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