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能源约束

2014-11-18 09:37:48 新浪博客   作者: 董秀成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是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思想最早源自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大会,此后,世界才开始认识到现代许多经济发展方式都是以长期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1980年在《世界自然保护策略: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资源保护》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从西方国家传入中国。

按国际通用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损害的发展。换言之,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达到发展经济和社会的目的,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即要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保证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生活安居乐业。

可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进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是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

能源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能源消费需求逐步从追求数量的增长转向质量的提高,从而形成能源资源消费的需求生命周期的变化。

以石油为例,仅仅在过去的100多年中,世界累计采出的原油已经达到目前发现和确认的可采石油资源的一半左右,未来石油资源供应中断的风险很有可能出现。

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每一个国家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中国是能源生产与消费大国,长期以来由于过分强调本国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能源生产的落后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观、能源供应的回旋空间小。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样是今后中国经济和能源可持续发展中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本文作者:董秀成(博士、著名能源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可持续发展,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