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15亿吨非法产能拖累“基础价位”

2014-12-10 09:44:18 中电新闻网   作者: 艾顺龙  

正当煤企逆市涨价遭到了来自市场的强烈反击却仍在试图借政策推行之际,12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指导做好2015年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正式发布,要求尊重市场主体地位,供需双方自主协商定价。

在这份措辞严厉的通知中,国家发展改革委重申,严禁违法违规建设和生产的煤矿、用户企业参与衔接,“对存在违法违规建设生产、超能力生产和不安全生产的企业,一经发现,将予以严肃查处”。

分析人士称,鉴于我国煤矿合法产能仅占七成、非法产能超过15亿吨/年的客观情况,煤炭企业在谈判中的角色未免显得尴尬,非法产能亦将拖累煤价上涨。

到港拉煤船舶急剧减少

市场人士王云说,进入12月份,下游煤炭需求逐渐转弱,到港拉煤船舶急剧减少,秦皇岛港下锚船中,已办手续具备靠泊条件的煤船只有1~2艘,码头泊位大面积空泊。

煤炭港口作业形势为近几年来最差。

交易量减少直接导致环渤海港口库存持续回升。截至12月2日,秦皇岛港、曹妃甸港、黄骅港存煤分别达到674、659、199万吨,与11月初相比分别增长了151、93、54万吨。

王云说:“预计到12月中旬,各港口场存将直逼存煤能力上限”。

3天之后,12月5日,卓创资讯煤炭分析师刘冬娜给她的朋友们提示,“供大于求关系未改,昨日秦港煤炭库存量高达691万吨,已办手续船仅2艘。”她不免感慨,“旺季期如此低迷市场,大涨或最终只能图一时之快。”

她说的“大涨”意指煤企试图在短期内使得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达到甚至超过550元/吨。这是造成此次煤炭港口交易活跃度急剧下跌的直接原因。

550元/吨“基础价位”的信心

“5500大卡动力煤市场价格0.1~0.12元/大卡左右,是煤炭上下游产业共赢发展的基础价位。”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一再强调“推动煤炭市场价格理性回归”,在11月28日召开的2015年全国煤炭交易会上,他对“理性回归”做出了上述进一步的解释。

他首次使用了“基础价位”这个看似平淡的词汇。

此前,在9月20日的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2014年年会上,他使用的措辞是“力争”:“力争把煤炭市场动力煤价格回升到0.1~0.12元/大卡左右”。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说,措辞从“力争”到“基础价位”的改变,意味着他希望在大多数时候煤价要比“基础价位”更高一些。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召开了18次煤炭行业脱困联席协调会、研究出台了37项政策措施之后,煤炭行业似乎变得更加自信了。

还是在11月28日的交易会上,王显政对煤炭企业如何应对市场提出了被广为引用的、著名的“三不”策略,即:“不安全不生产,不超能力生产,不降价促销。”前述分析人士表示,“不降价促销”成了涨价的委婉说法。

当晚,神华、中煤、同煤、伊泰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4+1”会议达成了三项共识,其中包括从12月1日起煤价上涨20元,明年1月1日继续涨价,目标是煤价到550元以上;协调有关部门约谈某电力企业带头接受该价格等。

调涨其实也在意料之中。刘冬娜说:“需求不旺,调涨在意料之外;政策支撑,调涨亦在情理之中。”

对此,中电投下属煤矿的一位人士表示,这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但恐怕很难实现”。他认为,价格不仅是价值的反映,更受到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在市场供过于求、在油价“九连跌”的情况下,仍旧要求煤价上涨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

事实上,煤企并没有足够的底气。12月份,神华、中煤等企业煤价调涨15元,幅度比预期小。但还是造成了前述港口煤炭作业形势跌至谷底的现象。

尽管如此,煤企挺价的决心似乎还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消息人士称,12月4日下午,神华约见华能,抛出550元/吨2015年年度价,这也进一步印证前期国资委要求华能接受该价位的市场传言。

煤价能否在一再上涨的基础上再次上涨?就此,某分析机构表示,从相关部门救市及挺价决心看,550元/吨亦不是遥不可及,但能否实际成交,能否保证兑现率,能否让更多的煤企受益仍需后期考证。

难以承受的非法产能

即便不考虑进口煤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要在实际交易中达到基础价位,也受制于“三不”策略中的前两者因素,亦即煤矿能否“不安全不生产、不超能力生产”。

记者注意到,在2015年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包括超能力生产在内的非合法产能实行一票否决:严禁违法违规建设和生产的煤矿、用户企业参与衔接;对存在违法违规建设生产、超能力生产和不安全生产的企业,一经发现,将予以严肃查处;煤矿企业签订的合同量须控制在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网站公告的生产能力范围内。

这也就意味着,“违法违规建设和生产的煤矿、用户企业”被视为不具备市场主体地位;即便是合法产能,合同量也需在公告的产能范围内,而不得虚高。

但包括超能力生产在内的煤矿违规产能,几乎是煤炭行业的死穴。

在2015年全国煤炭交易会上,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表示,目前全国合法煤矿产能约35.48亿吨/年,其中4.22亿吨/年属于已经建成而处于联合试运或验收阶段的产能。

据此推算,全国煤矿的不合法产能超过15亿吨,占全国煤矿总产能的30%。

煤炭行业敢于在市场如此低谷的情况下再壮士断腕吗?

山西某大型煤炭企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背有历史包袱的煤企为了正常运转与稳定,不得不以量补价甚至超能力生产。同时,煤企往往是既有现代化新矿井,也有较为落后的老矿,在实际生产中,通常是新矿超能力生产现象严重,煤企以此创造效益来弥补老矿的亏空。

对煤企来说,是否有魄力在砍掉数以亿吨的超能力生产产能之后,进一步控制产量,“按市场需求组织煤矿生产经营”?

这是一个比“基础价位”更为严峻也更令煤企纠结的问题。也许需要数十年才能真正解决。但在目前,答案几乎是否定的。

分析人士表示,今后一段时间,煤炭行业应该将更多精力用于解决产能问题,至于煤炭的“基础价位”,则让市场说了算。否则,年复一年的电煤谈判,都会重演当前的一幕,并不利于行业发展。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煤炭产运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