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暂时回调难改国际油价颓势

2015-02-25 10:33:28 中国石油报

最近几个交易日,国际油价上涨一度重回50美元/桶区间,但石油生产者仍然不能对油价及石油收入期望过高。因为,这不过是石油市场自去年下半年持续暴跌之后的阶段性回调,正好赶上了沙特老国王1月23日去世的余波,以及对美国石油工人罢工的过度反应,并不可能扭转大势。

在当今国际油价形成机制之下,投机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之类卡特尔控制石油生产配额的操纵行为对油价影响重大,在相当程度上是欧佩克压制石油生产配额人为维持了高油价。有关统计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卡特尔平均超高定价率(即用户为卡特尔支付的价格高于无卡特尔状况下价格的幅度)为22%,国际卡特尔的平均超高定价率为25%,欧佩克机制导致的油价人为抬高幅度只会比这个更高。然而,卡特尔统一行动的约束力随着成员数量增多而趋向削弱,目前的战乱恰恰显著增加了石油产区主人的数目,削弱了欧佩克旨在维持油价的生产配额机制的约束力,而且大大增强了石油产区新主人增产的内在动机。

在2014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武装及其“哈里发帝国”异军突起的政治混乱中,离事实独立只差一步的库尔德自治政权2014年6月就拿下了伊拉克北部最大城市基尔库克市,2014年7月进一步拿下基尔库克、巴伊哈桑两大油田生产设施,其中前者为伊拉克北部最大、全国第二大油田,探明石油储量24.4亿吨,并用库尔德人替换了油田的阿拉伯工人。无论是库尔德自治政权,还是“哈里发帝国”,他们增加本地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动机都比这一轮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前的巴格达政权要强烈得多,而且早已开始全面实施,巴格达的伊拉克政府也不得不接受现实。2014年9月,伊拉克阿巴迪新政府与库尔德区自治政府达成协议,从2015年1月1日起生效,其中有一项条款便是规定库尔德区自治政府有权通过伊拉克国家石油公司每天出口55万桶石油,等于将伊拉克原来规定的石油日产量提高了55万桶。库尔德区政府和“哈里发帝国”通过走私出口的石油还未计算在内。

同理,其他阿拉伯产油国石油产区倘若分割落入不同武装实际控制之下,一个产油国变成事实上的多个产油“国”,竞争心态和战争压力将驱使他们竞相增加石油出口和生产,竞相降价抢占市场份额,而不是遵循欧佩克的配额和目标价格。既然许多报道显示“伊斯兰国”武装在市场上抛售原油的价格通常只有公开市场行情的1/3乃至1/4,而且“伊斯兰国”武装、库尔德人、利比亚民兵已经开启了油气生产和出口的全面竞争,其他那些正规政权掌管的欧佩克产油国会如何反应?他们难道就不会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和收入总额而卷入以至于全面引爆“油气增产—价格下跌”的螺旋吗?

事实是在油价暴跌的今天,欧佩克成员国非但没有减产,反而纷纷增产。据彭博社调查结果显示,欧佩克成员国日产油量在1月增加了48.3万桶,达到3090.5万桶的高峰,而2014年11月底该组织确定的成员国石油总产量目标为3000万桶/日。为了扩大产能,伊朗等国还开始向外资提供更优惠的条件。因此,与市场流行且为投机者反复炒作的观念相反,这些“地缘政治性风险”带来的变局不仅没有破坏,反而稳定和增加了原油生产,抑制了油价上涨。

认为地缘政治性风险一定会抬高国际油价的固定思维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实际上,两伊战争从1980年9月22日打到1988年8月20日,双方都是世界名列前茅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国,袭船战、袭城战一度颇为困扰波斯湾石油出口,但这并没有妨碍1986年至1987年间国际油价暴跌腰斩,开始长达15年之久的石油熊市。

我们需要认识到,地缘政治风险抬高油价的效果并非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成立;只有在市场供不应求且政治动荡破坏无法迅速弥补既有石油产能的情况下,地缘政治性风险才会抬高油价。当前世界石油市场特点是每日供过于求数百万桶之多,且存在巨大闲置产能,政治动荡中对立双方也没有意愿破坏石油产能,而是尽可能保护石油产能,尽可能多生产多销售以增加自家收入,而且近几年世界市场油价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缘于金融炒作和欧佩克的垄断抬价。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市场参与者爆炒的所谓“地缘政治性风险”非但不会减少产能,反而会促使石油产量的决策者们竞相增产,打破欧佩克的垄断,从而促使油价下行。

极而言之,尽管沙特老王去世、新王和王储年迈,被视为潜在的政治风险,但即使不考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会坐视沙特局势失控,就算是沙特国内政治不安定因素爆发,对某些油田的生产设施造成损害,由于沙特拥有巨大闲置产能,占世界闲置产能80%之多,届时只需要将闲置产能投产,就能马上轻易地弥补受损设施暂时减少的产能。而且,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为了报答国内和外部支持者,掌握沙特石油生产权力的势力需要更多的现金收入,因此会不惜冒压低价格之风险也要增产,以求增加卖油的现金收入。(作者梅新育,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