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油气
  • 石油
  • 警惕高油价背后狂炒中国需求的居心

警惕高油价背后狂炒中国需求的居心

2010-04-12 14:29:59 人民网

进入4月,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国际原油价格又开始上攻,达到从2008年10月之后18个月来的最高值。而18个月前正是金融危机席卷华尔街最猛烈的时刻,这个数字上的巧合足以让期待全球经济复苏的人们想入非非,把这当成世界经济回暖的一个强烈信号。

但回顾一下18个月来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我们会发现,从2009年年初油价开始见底,到现在油价实际上经历了五个峰值,每一次上升至80美元上下都会有人迫不及待地宣称是经济回暖的征兆,但之后总是又一轮的下跌。

从全球范围看,欧洲不少国家深陷债务危机,美国、日本失业率居高不下,也没有看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什么地方,过去我们讲有IT,有新型产业,但现在新型的产业究竟在什么地方,并没有明确的答案。因此,现在乐观地去判断说世界经济已经出现了复苏,还为时过早。

事实上,国际油价形成的机制非常复杂,国际局势、地缘政治、欧佩克的调节都是油价涨跌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由于国际资本的充裕,进入大宗产品炒作的国际炒家对油价的影响日渐增长。他们的行为越来越对油价的涨跌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如果总是从供求关系上来看油价涨跌,把油价看成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常常会发生误读。虽然从国际油价的趋势图上乍一看,似乎和经济增长周期是合拍的,但通过仔细分析,就能清晰看出炒作的痕迹。

受美国次贷的影响,在2008年春天时,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已经非常明显。然而,从5月到7月,油价却完全背离了真实需求,像火箭一样,不断攀升直到7月11日的147美元,然后迅速掉头向下。有意思的是,就在油价开始大幅下跌之后,多家华尔街投行却不约而同地上调对油价的预期。比如,摩根大通就预计原油期货本月可能达到150美元。

于是,在这一轮暴涨暴跌中,在一些国际投行游说下,不少中国企业签订远期石油合同,结果随着油价从147美元跌到35美元,全部套牢,损失惨重,由于判断失误吃了大亏。现在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而且我国进口石油的总量已占到国内消耗总量的55%,中国石油的增量对于国际原油市场有巨大影响,很多国际炒家都在拿中国的石油需求当炒作题材。遗憾的是,虽然中国占有巨大的总量和同样惊人的增量,定价权却和中国企业没有什么关系。这就使我们陷入了一个棘手的难题中:中国经济的发展总是被当做炒作的题材,被炒高的油价却对中国经济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这一现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无法解决的。现在可以做的是,认清国际油价的形成机制,熟悉国际炒家的炒作手法,尽量不因为油价短时间内的上下波动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国际油价 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