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报道,尼日利亚石油部长Emmanuel Ibe Kachiwku在接受该媒体采访时表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内部的情绪,正从不信任向越来越接近于达成共识——需要就如何结束全球油市供过于求做出决定——转变。
在过去18个月内,油价已经暴跌至少70%,至接近30美元/桶。为了将高成本产油商挤出国际油市,以沙特为首的OPEC一直坚持拒绝用减产来换油价反弹的策略。尽管遭到部分OPEC成员国的反对,但是沙特笃定油价持续下跌会压垮美国石油行业,导致一些美国油企不得不退出油市。
OPEC创纪录的产出,进一步加剧了国际油市的供过于求,致使油价进一步下跌。的确,油价下跌令很多美国产油商不得不减少钻探活动。但是,现有油井运转如此成功,让美国产油商的整体产量非但未减少反而不断增长。与此同时,油价的持续暴跌给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比如说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即便是财大气粗的沙特也不得不勒紧腰带。受油价暴跌影响,沙特财政出现了创历史新高的巨额赤字,致使该国不得不通过削减政府开支以及加大其他领域的投资来抵御低油价所带来的冲击。
Kachiwku在路透社的采访中表示,“有越来越多对话在进行。在我看来,去年12月开会时各成员国还很少互相讨论。那时大家还都各自坚持立场,很难接受别人的建议。现如今,与会者已经开始寻找不足之处,以及最佳解决方法。
此前处境艰困的产油国,如委内瑞拉曾一再呼吁举行OPEC紧急会议,但Kachikwu称时机一直不太对。OPEC下一次例行性会议将在6月举行。Kachikwu说,“我们一直无法确定举行紧急会议是否真能达成一些共识。眼下,非OPEC成员国向国际油市的原油供应减少了很多。很明显,沙特的策略已经生效。但是,油价并非上涨,则意味着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来自成员国和非成员国的大大规模供应是导致油价无法强劲反弹的主因。”
国际能源署的警告
国际能源署在1月19日曾表示,油市在2016年上半年可能供应过剩多达每日150万桶,并警告称随着伊朗在经济制裁获解禁后其原油重返市场,油价可能进一步下滑。
此前,OPEC明确指出,在没有非成员国的帮助下,OPEC拒绝削减产出。到目前为止,非OPEC成员国拒绝和OPEC展开合作。全球最大产油国——俄罗斯迟迟未明确表态是否愿意与OPEC来携手对抗油价下跌。
据消息人士称,委内瑞拉石油部长Eulogio Del Pino本月访问产油国时提出“冻结”当前石油产量的建议,该提议至少已获得俄罗斯和卡塔尔的初步同意。产量冻结有可能是一个妥协办法,这样能限制供应过剩的情况继续加重,同时又不要求产油国减少供应并放弃市场份额。
《华尔街日报》上周四曾报道称,阿联酋能源部长称OPEC成员国准备协同减产,而当前油价已迫使非OPEC产油国至少暂停增产。
据报道,Kachikwu称,下周他将与卡塔尔和沙特部长就目前油市局势进行讨论。